按关键词阅读:
他从三岁登基 , 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 , 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 。 长大了 , 他以为可以改革 , 却被军阀赶出了家 , 他以为他是大清江山的主人 , 却最终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 他就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 晚年的他 , 从帝王降为平民 , 从绚烂归于平淡 , 却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 。
1959年 , 被特赦的溥仪从抚顺回到了北京 。 面对着当时的新中国 , 溥仪的心里有着激动和恐惧 。 但现实的情况却容不得他迟疑 , 新中国的公民人人都要办理户口 , 溥仪也不能例外 。 但照片记录下的户籍照片却显示 , 溥仪的学历只有初中水平 , 实在令人愕然!大清宣统帝 , 从小锦衣玉食的皇族 , 名师大家教导的帝王 , 文化水平难道真的只有初中学历吗?
文章图片
从古至今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将培养接班人作为重要任务 , 也都建立了不同的皇家教育制度与教育场所 。 清朝建立后 , 皇室为了培养和训练皇子皇孙们成为合格的继承人 , 专门建立了“上书房” 。
清朝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和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 与此同时 , 皇子皇孙们还要学习骑马射箭 , 可以说 , 皇室子弟 , 从小就开始接受当时全国最好的教育 , 选聘各路名师就是为了给大清朝培养出文武双全的接班人 , 使得大清能够国运昌盛 。
据史料记载 , 溥仪仅满、汉、英三门课就有八位老师 , 且这些老师也是各个领域里的精英 。 汉文老师朱益藩、陈宝琛、梁鼎芬、徐世昌等都是名震一时的大家 , 其中朱益藩更曾担任过北大的校长一职 , 可见其水平 。
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 , 在给溥仪上课的时候 , 庄士敦主要教授英文和西方历史等科目 , 也会给溥仪讲解西方的数学、地理等内容 , 但除此之外 , 庄士敦对溥仪影响最大的是思想的启蒙 , 也正是通过他 , 溥仪才能更快的接受西方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 。
文章图片
可见 , 溥仪的老师们都是数一数二的 , 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说一定自有建树 , 但一定不是泛泛之辈 。
此外 , 俗话说 , 见多识广 , 耳濡目染 。 溥仪从小生活在紫禁城 , 家里摆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文物 , 接见的都是各国各地的来使大臣 , 这样的环境熏陶 , 即使后来他被废弃 , 驱赶 , 但在皇宫中长大 , 见过的世面和眼界必然是高于普通人的 。
当今社会 , 文凭学历是我们找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 无论你知识有多么渊博 , 读的书有多么多 , 只要没有国家颁布的官方文凭 , 都是没有学历的人 。
但其实学历的分类是我们依照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按阶段划分的 , 清末明初的中国 ,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文盲 , 识得字会用字的基本都是贵族子弟 , 毕竟是当过皇帝 , 受过教育的 , 与不通文墨的普通百姓相比 , 溥仪的文化水平必然不会低 。
文章图片
其实通过研究史料 , 我们可以发现溥仪的文化程度绝不仅仅只是初中水平 。
首先 , 溥仪的文物鉴赏水平极高 。 文物鉴定的能力 , 一般有两种情况 , 第一种是以大量文献知识作为基础 , 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文物鉴定;第二种是通过日常的不断接触 , 见过无数次 , 凭借经验进行鉴定 。 两种能力来源不同 , 但归根到底是根据文物自身的历史痕迹进行鉴赏 , 而溥仪的文物鉴定能力 , 明显属于第二种 , 他的鉴赏多依靠经验 。
溥仪在紫禁城住了十几年 , 从小用的 , 看的都是实打实的珍品文物 , 有一则颇有风趣的故事中 , 别人问溥仪为什么能鉴定出是否是真品 , 溥仪回答说因为和他小时候家里用过的不一样 。 虽然是一个真真假假的小故事 , 但溥仪的文物鉴定水平可见一斑 。 但溥仪的鉴定水平只针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 , 如果不是故宫的文物 , 那么溥仪的鉴赏能力就派不上用场了 。
文章图片
其次、溥仪的文字功底不俗 。 在晚年 , 溥仪为自己立传 , 写了《我的前半生》一书 。 这本书时间清晰 , 事实明了 , 有对自我的反省 , 也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 从醇亲王府的生活到特赦 , 从溥仪少时开时 , 终结于他晚年特赦回京之际 , 这本书都写得很详细 , 并且还经过了许多次的修改 。
稿源:(无忧论古今)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9363.html
标题:溥仪的文化水平如何?户籍显示初中文凭,真实学历让专家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