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朱元璋 建文 剧照
朱允炆在朝臣的拥戴下 , 继承皇位 , 登基为君 。 这一消息似乎并没激起手握重兵的诸王的多少反弹 。
虽然他们对朱允炆这后生小子的上位 , 大多持不以为然态度 。 在朱元璋的绝对权威下的震慑下 , 他们早已习惯了服从 。
文章图片
(朱允炆剧照)
初步稳定了形势后 , 朱允炆开始按照自己想法 , 处理国政 。 撮其大略应该有:
其一 , 下诏求贤 , 让文武官员五品以上以及各地州县主官 , 举荐人才以及隐逸在山野的高洁之士 , 如果被举荐人不称职 , 则举荐人要被处分 , 以承担责任 。
其二 , 改革行政区划 , 裁革冗员 , 解除诸王军权 , 改革内外大小官制 。
其三 , 下诏宣布实行宽大政策 , 赦免有罪之人 , 释放因罪被充军以及囚犯还乡 。
其四 , 蠲免百姓确实无力偿还陈年积欠的税赋 , 将全国次年的田赋的减少一半 。 另外 , 着重提到要减轻江、浙税赋要求"亩毋逾一斗" 。
文章图片
其五 , 兴州、营州、开平等地的军卫中 , 全家都在从军的 , 可免一人兵役 。 全国的军卫中独子从军的 , 可解除兵役 , 任其回家与家人团聚 。
其六 , 实施改革 , 清理弊政 , 扶助农桑 , 兴建学校 , 考察官员 , 赈济灾民 , 赐给年迈之人粮食肉食 , 孤弱残疾之人 , 官府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 。 罢天下不急之务 , 以减轻百姓负担 。
其七 , 任命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为采访使 , 巡查天下 , 监督官吏积极落实朝廷政策 。
改革弊政 , 轻刑减赋 , 减轻百姓负担 , 一切都是那么地切中时弊 。 这些政策一经推出 , 马上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 。 朱允炆此时的威望 , 如日中天 。 受拥戴程度远高于此后的朱棣统治期间 。
政策完全落实到位的话 , 一个超越汉唐的超伟大盛世将指日可待 , 朱允炆也将成为开创这一盛世的千古明君!他焦急期待和梦想 , 自己设想中的那个盛世的早日来临!
其实张廷玉在翻阅一篇篇前朝文献时 , 心中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 朱允炆的伟大梦想得到了后世史家的认可 。
不过 , 和朱允炆不一样的是 , 张廷玉在这一切的前面 , 加了一个如果 。 因为他早已知道 , 那些梦想 , 永远都没有可能成为现实了 。
★就个人品格和德行而言 , 朱允炆远胜朱棣 。
建文元年七月 , 就在朱允炆满怀期待地为他那理想中的盛世而努力奋斗之时 , 一个噩耗传来 , 靖难之役爆发 , 朱棣反了!
朱棣的反叛是有先兆的!早在朱元璋去世之初 , 朱棣就曾不顾朱元璋诸王不得赴京临丧的遗命 , 闻讯而动 。 以奔丧为由 , 悍然从燕京直奔南京 , 其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了 。
朱允炆急派使者 , 快马加鞭 , 终于在半路上拦住朱棣 , 将朱元璋的亲笔遗诏送到他的手中 。
亲眼目睹了朱元璋亲手书的遗诏后 , 朱棣的心受到震慑 , 他仿佛看到了朱元璋那张阴冷的鞋拔子脸上挂着的一丝冷笑 。
朱元璋生前余威尚在 , 在其震慑下 , 朱棣选择了退让 。 他带兵原路返回了北京 , 两人第一轮交锋朱允炆获胜 。
文章图片
(朱棣剧照)
但在之后 , 朱允炆昏招迭出 。
先是削藩操之过急 , 打击面过大 , 将诸王全部得罪 , 让他们都成为了自己隐藏的敌人 。 靖难之役爆发后 , 又误用草包曹国公李景隆 , 导致五十万大军毁于一旦 。
再后来 , 在靖难之役的双方僵持的关键时刻 , 误判形势 , 以为胜券在握 , 撤回了徐辉祖所部生力军 。 让何福、平安功败垂成 , 输掉了双方实力消涨的关键一战--灵璧之战 。
一系列失误下来 , 朱允炆的优势被逆转 , 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
不过 , 在史家眼中 , 朱允炆输掉的只是战役 , 而在人品道德之争上 , 则毫无疑问地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
朱允炆仁慈宽厚 , 虽然有过各种失误 , 却始终保持宽仁之心 。 在削藩之事上 , 诸王之罪止于除爵 , 未杀一人 。 (湘王朱柏是自杀 , 并非死于刑律之下)
李景隆丧师失地 , 人皆曰可杀 , 而朱允炆却只是"召李景隆还 , 赦不诛" , 免除了他的死罪 。
即便是在靖难之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 , 朱允炆也不愿伤害朱棣的性命 。 他下了一道诏令说:"朱棣是朕的叔父 , 诸军不得伤害 , 不要让朕有杀叔之名!" 。 正是有这道诏令的存在 , 才使得朱棣多次在陷入必死之地时 , 从容逃出生天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8601.html
标题:朱元璋|明史为何会给朱允炆那么高的评价?他哪些方面比朱棣强(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