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时,清廷手里有多少可用之兵?为何非用北洋军不可?( 二 )


根据负责创建新军事宜的北洋大臣袁世凯的预算,如果依照在全国共建36镇新军、每镇1.2万人的编制,所需费用应当不少于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廷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万两。
国家财政吃紧,但又亟需军队来抵御外侮和平定内乱。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故技重施”——让渡人事权和财政权给总督、巡抚这些地方主政官员,让他们根据朝廷设定的军事制度,组建地方军队,粮饷兵源等问题也由他们自行解决。除去赔款和皇室开支,朝廷在剩下的钱中拨出一点经费,交由袁世凯组建一支由朝廷直接掌握的军队。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时,清廷手里有多少可用之兵?为何非用北洋军不可?
文章插图
经过两年的时间,袁世凯最终建立了一支编制有6个镇的新军,鉴于袁世凯是北洋大臣,他的新军就被人称作“北洋六镇”,又名北洋军,兵员按照制度规定当在7—8万人左右。
除了第一镇作为禁卫军由清廷皇室直接统领外,其余各镇由袁世凯的亲信将领,如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这些人统领,中下层军官的委派也都出自袁世凯一人之手。
地方各省也依照规定制度建立了16个镇和16个混成协的军队。但是由于缺乏足以应付日常开支的军费开销,多数地方的新军大多有名无实,混成协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编制,先将不能成“镇”的军队编成混成协,待日后有能力了再扩编成“镇”。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时,清廷手里有多少可用之兵?为何非用北洋军不可?
文章插图
王牌新军终成掘墓人
当时,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组建的湖北新军有满编镇和满编协各1个,兵员总数约1.6万。这支部队后成为武昌首义的革命军主力。
总体来说,北洋6镇的战斗力比起地方的16镇明显具有绝对优势。武昌首义爆发前,正值慈禧太后逝世,即位的宣统帝年幼不能理政,皇室宗亲醇亲王载沣把持了朝政,他解除了袁世凯的兵权,把北洋军交给了时任陆军大臣的满族官吏荫昌统领,而作为禁卫军的第1镇则交给载沣的弟弟载涛统领。
自认为牢牢掌控这支全国军队中的“王牌部队”的摄政王载沣,在听闻武昌首义发生之时,当然会想到派这支军队南下镇压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时,清廷手里有多少可用之兵?为何非用北洋军不可?
文章插图
但当时的新军,早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的影响。由于新军在招兵时多吸收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军官也多有留洋经历或新式教育背景,在革命派的宣传下,不少人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也愿意参加起义。
【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时,清廷手里有多少可用之兵?为何非用北洋军不可?】武昌首义后,各省接连响应,也多由新军起义,或是在新军的影响下不得已响应。在这一点上,新军对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是有积极贡献的。满清花费大量财力人力打造的新式军队最终成为自己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