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成吉思汗 蒙古 西夏
夏仁宗在得到完颜雍的信号后鼓起勇气 , 命令族弟李仁友捕杀了任得敬兄弟及其党羽 , 防止了西夏的分裂 。
这之后夏桓宗李纯祐继位 , 负责保护李氏安全的也有李仁友换成他的儿子李安全 。 李纯祐害怕李安全权力过大 , 于是借口李安全"天资暴狠、心术险鸷" , 将他由亲王降到了郡王 。
结果 , 李安全反了 ,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 李安全找到李纯祐的生母罗太后 , 罗太后亲自废了自己的儿子 , 使得李安全成为夏襄宗 。
李安全的幸福生活似乎就要来到 , 可是不远处成吉思汗盯上了他 。
马蹄声
早在1205年 , 铁木真与乃蛮族太子屈出律时途径西夏 。 当时 , 蒙古士兵深入河西走廊 , 劫掠瓜、沙诸州 , 无人能挡 。
以至于铁木真他们走后 , 西夏举国欢庆 , 甚至还把都城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今西夏银川) , 寓意大难不死 , 必将中兴 。
可是 , 改名并未给西夏人带来好运 。 成吉思汗清楚地意识到西夏是块任由宰割的肥肉 。
1209年春 , 蒙古军由黑水城(今内蒙古古额济纳旗)北的兀剌海关口入侵西夏 。
夏襄宗李安全派遣儿子李承祯率领5万人抵抗蒙古大军 , 结果在河西走廊北端的入口处 , 西夏5万人马全军覆没 , 李承祯不知去向 。 此战之后 , 西夏右厢兵马损失殆尽 , 半壁江山失去军事力量 。 蒙古人高歌猛进兀剌海城沦陷 , 河西走廊只剩下克夷门(今西夏贺兰山三关口)这一个关隘 。
克夷门是西夏重要军事关口 , 常备7万守军 。 李安全为保万无一失 , 派遣5万大军由名将嵬名令公率领前去支援 。
12万大军名将率领 , 依靠天险 , 按理来说固若金汤 。 蒙古人在此阶段最不擅长的便是攻城 , 如果坚守不出 , 蒙古军粮草短缺必定撤退 。
可是嵬名令公带领12万大军出城野战 , 正中蒙古军下怀 。 十余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 , 嵬名令公被生擒 , 西夏都城中兴府暴露在成吉思汗的面前 。
可能是李安全已经闻风丧胆 , 他选择坚守不出 , 任由蒙古军如何挑衅 , 他都充耳不闻 。
文章图片
九月的秋雨如约而至 , 成吉思汗灵机一动 。 以几百匹战马的代价掘开了黄河大堤 , 蒙古军事先寻觅高处 , 并垒起外堤 。
百年的国都还是救了西夏一命 , 河水先冲垮了蒙古军的外堤 。 蒙古军的口粮牛、羊尽数被冲走 , 成吉思汗当机立断撤军 。
但在撤军之前 , 蒙古军狠狠地敲诈了西夏一把 。 西夏自此向蒙古称臣 , 成吉思汗带走了西夏公主 。
警钟长鸣 , 在安逸的环境中过的越久人就会越颓废;矛盾无处不在 , 当外部矛盾被淡化时 , 内部矛盾就显现出来 ,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 。
在13世纪初期 , 金、南宋、西夏还沉浸在三足鼎立的美梦中 , 内部不断地斗争、权力不断地洗牌 , 殊不知真正的危险不是熟悉的老对手 , 而是来自漠北草原的剽悍民族 。 西夏这个四处敲诈的奸诈国家此次首当其冲 , 成为了成吉思汗的目标 , 险些灭国 。 在强大的势力面前 , 西夏只能成为被压榨的对象 。
趁着金宋两国僵持之时 , 铁木真在浩瀚的草原上完成着统一各部落的伟大壮举 。 而被金国认为是头号宿敌的南宋 , 现在却忙着进行权臣的更替 。
封建王朝自始皇时 , 其内核就两个字:
斗争 。
君与臣争、臣与臣争、民与官争 , 就连皇帝的后花园也是整日争芳斗艳 。
为什么封建王朝会孕育出科举制 , 因为皇帝一个人是掌握不住天下的 。 有人要做事 , 就要分权 。 明清在汲取之前各个朝代的教训后 , 明白了一个道理:
社稷永远不会被黔首、白丁所推翻 , 坏事的只能是读书人 。 因此控制了读书人便是控制了天下 , 八股取士便是不二的工具 。
外患不足虑 , 只要根基坏了 , 气数已尽之日便不远了 。
南宋亦是日薄西山 , 与金国虽然时有战争 , 但总归不痛不痒 。 于是 , 内部的斗争就开始了 。 南宋共出现过三个顶级大权臣:秦桧、韩侂胄、史弥远 。
秦桧 , 华夏历史中数一数二的奸佞之臣 , 精忠报国的岳飞被定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 , 在达到和金国议和的目的后 , 为非作歹十余年;韩侂胄 , 大相公韩琦曾孙 , 一己之力掀起开禧北伐 , 大圣人朱熹也不是对手 , 致仕回乡 。
与秦、韩两位大权臣相比 , 史弥远登上权臣的道路简直是兵不血刃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5435.html
标题:成吉思汗|百年来“三国”相安无事,成吉思汗初露锋芒,西夏亡国已成倒计时(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