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郑国渠 秦国 六国 郑国
有一句比较拗口的话:韩国派郑国到秦国修了一条郑国渠 。 郑国渠是一条人工河 , 连通了泾河和洛水 , 长达三百余里 , 秦国任用韩国水利专家郑国 , 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十年时间(秦王政元年-十年)才完成 。 这件事的起因是韩国为了自保 , 想出来了疲秦之计 , 当时的秦国国力已经远超过其他六国 , 而韩国实力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 , 偏偏又和秦国接壤 , 堵在秦国通向关东的必经之路——函谷关外 , 如果开战韩国不出意外将第一个被灭 。 为了延缓国家的灭亡 , 韩国想出了这个计策 , 趁秦国招揽天下人才之机 , 派一位水利专家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来消耗秦国人力 , 让秦国无力发动战争 。
文章图片
这个计策看上并不太可靠 , 如果跟计策的后果结合来看简直显得愚蠢 , 郑国渠建成之后 , 发挥了巨大的灌溉、航运作用 , 浇灌了数十万亩的土地 , 原本干旱的关中平原变成粮仓 , 秦国由此变得更加富强 。 六年后(秦王政十六年)秦国开启了统一战争 , 次年韩国便第一个被灭 。 这么看来 , 韩国人的计策不但没有让秦国疲敝 , 反而令秦国更加富强 , 韩国第一个被秦国吞并 , 更让这个计策像个愚蠢的馊主意 。
文章图片
但其实这个计策差一点就成功了 , 原因不是郑国这位间谍卧底工作干得太好 , 而是因为身份暴露 , 郑国被揭穿是韩国派来的间谍 , 修运河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秦国国力 , 秦王嬴政大怒 , 欲诛杀郑国(《史记·河渠传》:中作而觉 , 秦欲杀郑国) , 并且在宗室大臣的进言下 , 认为六国人都不可信 , 要把在秦国做官的六国客卿都驱逐出境——诸位请看 , 郑国这位间谍身份暴露的时候 , 其实正是韩国削弱秦国计划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 如果秦王真的杀掉郑国 , 停止修建运河(当时还没命名) , 并驱逐六国人才 , 那么秦国就真的要衰落了 。
文章图片
当时郑国主持修建运河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 秦国已经投入十万民夫修建了数年时间 , 耗费钱粮无数 , 如果工程停止 , 这些人力物力都将白白打了水漂 ,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如果真的把在秦朝做官的六国客卿全都赶走 , 那么李斯、韩非子、尉缭这些治国、军事人才都将在驱逐之列 , 人才将大量流失 , 秦国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 就难免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
秦国从一个西疆的边陲小国崛起成为春秋霸主 , 再到战国七雄之首 , 依赖的正是从各个国家招揽的人才 , 秦国的传统就是求贤若渴 , 以高官厚禄招揽天下人才 。 秦穆公招贤纳士 , 招募来西戎的由余 , 虞国的百里奚 , 宋国的蹇叔 , 晋国的丕豹、公孙支等人才 , 让秦国崛起成为春秋一霸;秦孝公任用商鞅 , 让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秦惠文王任用魏国人张仪 , 用三寸不烂之舌 , 推行“连横”计谋 , 拆散六国“合纵”联盟 , 让秦国再无像样的对手 。 相比较其他六国倚重本国公族、贵族 , 秦国重用他国人才一方面是因为国君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国人才匮乏 , 秦国地处西疆 , 和羌人等游牧民族为邻 , 民风彪悍却没有六国的文化氛围 , 虽然不乏猛将 , 却缺少善于治国的人才 。
文章图片
幸好秦始皇的逐客令没有实施下去 , 关键时刻李斯呈上《谏逐客书》 , 列举了秦国历代君王重用他国人才取得的成就 , 分析驱逐别国人才的后果 , 最终说服秦王 , 废除逐客令 , 并赦免郑国 , 命令他继续主持修建运河 , 甚至在建成后 , 命名为郑国渠 。
文章图片
【秦国|修郑国渠是韩国的疲秦之计,建成后韩国首先被灭,但其实差点成功】韩国想要削弱秦国的计划功败垂成 , 让笔者不由得产生疑惑 , 究竟是谁泄露了郑国的间谍身份 , 会不会正是韩国人自己的手笔呢?毕竟郑国渠修建成功后 , 秦国肯定会因此更加强大 , 那么郑国身份泄露而被杀的话 , 工程即使不停止也肯定大受影响 , 当然驱逐客卿肯定不是他们能想得到的了 。 郑国在被秦王赦免后尽心尽力修建水渠 , 是对秦王宽恕的报答 , 还是对身份被自己人泄露的报复?当然 , 这只是笔者一家之言 , 欢迎在留言区参与讨论 。
稿源:(西北望狼烟起)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1192.html
标题:秦国|修郑国渠是韩国的疲秦之计,建成后韩国首先被灭,但其实差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