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



按关键词阅读:

说起投河自尽 , 我们最先想到的人 , 应该就是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 他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 , 博闻强识 , 志向远大 。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 , 任左徒、三闾大夫 , 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 提倡“美政” ,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 , 修明法度 , 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
文章图片
他因遭贵族排挤诽谤 , 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 , 自沉于汨罗江 , 以身殉楚国 , 令人感到唏嘘 。
屈原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 被誉为“楚辞之祖” , 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 , 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 “逸响伟辞 , 卓绝一世” , 我们现在常过的端午节 , 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以死明志的伟人 。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
文章图片
“投河自尽”在古人的眼里 , 并不仅仅是一种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 , 更是一种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方式 。 他们在生前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 所以只能用投河自尽的方式告诉世人自己伟大的志向与气节 。
实际上古人投河自尽是十分讲究的 , 他们在投河自尽之前 , 会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放在岸边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听完专家的理由 , 我们不得不对古人感到敬佩啊 。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
文章图片
首先 , 在古人的风俗习惯中 , 如果有人因为意外身亡了 , 是不允许进入自己家族的宗祠的 。 而没有进入家族的宗祠 , 在古人眼里莫过于成为了阴间的一个孤魂野鬼 , 将永远孤独 。 所以为了告诉自己的家里人 , 自己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 , 选择投河的 , 古人常常会把自己的鞋子放在岸边 。 这样死了以后 , 也能被后人供奉着 , 在阴间也算是有了一个归宿之处 。
再者 , 古人比较相信“轮回一说” , 他们认为尸身能够入土 , 才能得以轮回转世投胎 。 但是我们也知道 , 投河自尽的人的尸体是很难打捞的 , 河水毕竟是流动的 , 古代技术更是落后 , 能在死后被打捞的人几乎为零 , 也正是这个原因 , 这些决定投河自尽的人 , 为了能够留下些自己的物品 , 以便入土下葬 , 于是就把自己的鞋子留在了岸边 。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
文章图片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其次呢 , 古人把自己的鞋子放在岸边 , 也是为了告诉官府 , 自己是自愿投河的 , 并不是被人所陷害 。 我们都知道 , 古代的技术并不发达 , 侦破一些案件的难度比现代要大得多 , 所以官府一般看到投河之人的岸边是有鞋子的 , 就会自动判断为自杀 , 排除他人谋害的可能 。 所以把自己的鞋子放在岸边 , 从这个方面看来 , 也大大提高了官府的办事效率 , 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搜查 。
但无论如何 , 结束自己的生命终究不是最佳的选择 , 现代社会我们更加不应该效仿古人投河自尽的做法 , 而是应该珍惜好自己的生命 , 学会热爱生活 , 感受生活 , 从而能够享受生活 , 你们说是不是呢?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
文章图片
参考资料: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 , 江苏古籍出版社


    稿源:(无风却起念)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54182.html

    标题: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专家的理由让人敬佩


    上一篇:孩子|所谓教育,就是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下一篇:李自成|历史上有一王朝, 只存在了一天时间, 却使得后世倒退上百年


    人文

    中年|春暖花开时,趵突泉踏雪寻梅来

    阅读(48)

    当一场雪遇到春暖花开,仿佛穿上白纱是济南迎接春天的仪式。梅花在雪中绽放地更加绚烂,踏雪寻梅,更有一番韵味。明澈的泉水旁,香气醉人,这便是梅花飘香的趵突泉。这场小雪...

    人文

    未了|青未了丨风吹过檐头的青瓦

    阅读(50)

    屋里,一盏昏黄的小煤油灯,灶前的烟火使人感觉到这个世间的温暖。母亲腆着肚子,努力弯下腰,一根一根禾秸填进灶堂,火舌舔着锅底。肚子疼,母亲感觉到孩子要临盆了,她扶住...

    人文

    百年传紫砂 一陶富宜兴

    阅读(12)

    84岁的徐秀棠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1956年师从陶刻名手任淦庭,六十多年来他醉心于紫砂艺术,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去工作室。他的工作台正对着大片明亮的窗,窗台上各式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