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康熙给朱元璋扫墓 , 为何行三跪九叩大礼?用心良苦 。 康熙帝评价朱元璋“治隆唐宋” , 是由衷赞美 , 还是另有所图?
文章图片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 , 闯王在西安称帝 , 国号“大顺” , 改元“永昌” 。 三月十九日 , 大顺军攻克北京 , 崇祯帝在煤山自缢 , 明朝灭亡 。 四月 , 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 , 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吴三桂合兵 , 在山海关内外会战大顺军 。 闯王战败 , 退出北京 。 十月 , 顺治帝迁都北京 , 满清开始了对华夏长达268年的统治 。
文章图片
从理论上讲 , 大明是灭于闯王的大顺军之手 , 但是 , 被汉族知识分子视为异族的满人入主中原 , 人们在心理上仍是很难一下子接受的 , 所以 , 明亡清兴之际 , 各地反清复明的声音与行动就从没间断过 。 尤其是江南之地的士绅与民众 , 更是直接用鲜血与生命与清军对抗 , 因而引发了历史上最血腥的屠城事件 , 比如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 。
文章图片
清朝入关 , 多尔衮多次强令剃发易服 , 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 。 ”兵临扬州 , 扬州人在史可法领导下对满人的攻击下的顽强抵抗 。 史可法固守的扬州 , 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 , 也是清兵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 。
文章图片
扬州军民的抵抗 , 让攻城的清兵付出惨重代价 , 除了留下成千上万的战死者外 , 还有三个将领、一个贝勒的阵亡 。 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 , 清兵屠戮劫掠 , 十日不封刀 。 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 , 几乎全部惨遭屠杀 , 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 惨绝人寰的屠城使得几世繁华的扬州城在瞬间化作废墟之地 , 江南名镇一时间几世繁华的烟花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 。 后人称之为“扬州十日” 。
文章图片
由上述历史事件可以看出 , 当时的形势是“满汉不两立” , 天下很不太平 。 顺治帝死后 , 其第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继任 , 是为康熙帝 。 康熙帝8岁登基 , 14岁亲政 , 在位61年 ,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面对严峻局势 , 他坚持大规模用兵 , 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
文章图片
在到处用兵的同时 , 康熙帝还先后六次南巡 , 一方面是为了彰显武功 , 一方面也另有所图 。 康熙每次南巡都遣官拜祭南京明孝陵 , 自己更是五次亲往谒陵 。 其后 , 乾隆六次南巡 , 也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 。 并且康熙乾隆二帝 , 在祭拜明太祖朱元璋时 , 均行“三跪九叩”的大参礼 , 可谓优渥有加 。
文章图片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下金陵时 , 在耳闻目睹南京城的盛况后 , 对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 并欣然为明孝陵题词——“治隆唐宋” 。 “治隆唐宋”这四个字是说 , 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宋朝还要好 , 明朝比唐朝、宋朝还要兴隆 。 “治隆唐宋”碑至今还耸立在朱元璋的墓前 。
文章图片
抹黑前朝 , 抬高当朝 , 这是多数当朝皇帝的做法 。 何况 , 清军入关 , 夺了大明的江山 , 满汉之别曾一度令其头疼不已 。 在这种情况下 , 不贬低前朝皇帝 , 已算难得 , 怎么还会对朱元璋如此赞誉有加呢?
文章图片
康熙南巡六扫朱元璋之墓 , 一方面说明 , 朱元璋确实对明朝两百多年的江山 , 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 对历史有重要的贡献 , 另一方面 , 也显示了康熙过人的谋略 。 康熙时 , 满汉的矛盾依旧突出 , 为此 , 他在加强集权的同时 , 还标榜仁政 , 笼络汉族士人 , 同时注意休养生息 , 发展经济 。 通过为汉人皇帝扫墓 , 表示满汉一家 , 拉拢汉人 , 这也是康熙稳定统治的特殊方法 。
稿源:(茶爱讲故事)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53773.html
标题:康熙帝每次给朱元璋扫墓,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