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汝州之战 , 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与明军主力在汝州(今河南汝州、郏县一带)地区进行的一次决战 。 此战 , 李自成先退一步 , 诱敌深入 , 巧择战机 , 从而击败了孙传庭 , 一举歼灭明军主力 , 为尔后推翻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
文章图片
在公元1643年的时候 , 明朝在关外的主力已经被后金(清朝)消灭殆尽了 。 对于当时的清朝大军 , 只需要攻克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 , 就可以进入中原了 。 当然 , 对于内忧外患的明朝 , 此时还需要应付李自成所率领的起义军 。 因此 , 孙传庭掌握的大军 , 可以说是明朝最后一支劲旅了 。 基于此 , 汝州之战因为让明朝最后一支劲旅覆灭 , 这可以说是直接敲响了明朝灭亡的丧钟 。
一
首先 ,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七月 , 朱仙镇大捷后 , 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加紧围攻开封 。 陕西总督孙传庭因关中久旱 , 兵、饷难筹 , 迟迟不能增援 。 明朝朝廷不得已 , 为平定起义军 , 解开封之围 , 从开封城西北的朱家寨口掘开黄河 , 企图水淹起义军 。 李自成发觉后 , 移师河南西部 , 然后乘开封被水淹空虚之机 , 乘舟攻占开封 。 由此 , 对于明朝来说 , 此举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文章图片
接着 , 李自成又在河南汝州郏县迎战孙传庭 。 李自成初战不利 , 主动撤退 , 并故意遗弃衣甲财物于途 , 明军争利 , 阵势混乱 , 李自成回军反击 , 罗汝才亦率后续部队夹击明军 , 歼敌数万 。 这场战役失利之后 , 孙传庭退回陕西 。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十一月 , 李自成会合诸路义军 , 连营五百里 , 召集诸将议事 , 决定先取汝宁 , 再回师襄阳 。 闰十一月十三日 , 农民军进军汝宁 。 杨文岳亲率保定兵布阵城西 , 监军佥事孔贞会率四川兵布阵城东 。 农民军先攻城东 , 继攻城西 , 先后下之 , 斩杀明朝总兵虎大威 , 俘文岳、贞会等 , 全歼守军 。
攻下汝宁后 , 农民军转锋南攻襄阳 。 左良玉闻风丧胆 , 将襄阳劫掠一空后 , 经武昌逃奔九江 。 农民军不战而下襄阳 , 并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在襄阳(今属湖北襄樊)设署任官 , 拥立李自成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 同年五月 , 李自成为新顺王 , 改襄阳为襄京 , 设官分职 , 整顿军队 , 将全军整编为中、左、右、前、后五大营 , 设正、副权将军总督5营兵马 , 每营设制将军一人统领 。 李自成召诸将 , 采纳从事顾君恩等意见 , 议定了先取关中 , 再攻山西 , 后取京师 , 推翻明王朝的作战方略 。
文章图片
由此 , 非常明显的是 , 在汝州之战正式爆发前 , 李自成不仅声势浩大 , 甚至还明确了取代明朝的计划 。 从这一角度来看 , 汝州之战的结果 , 自然是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 。
二
面对声势浩大的李自成大军 , 崇祯皇帝自然非常重视 。 相对于关外的清朝大军 , 解决李自成才是明朝的当务之急 。 于是 , 崇祯皇帝命令陕西总督孙传庭为兵部尚书 , 调集陕西、河南、湖广、四川等七省明军十余万人分进河南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这10多万大军 , 可以说是明朝最后的主力 。 如果可以顺利消灭李自成 , 那么 , 崇祯还可以使用这批大军来抵挡关外的清朝 , 从而延长明朝的存在时间 。 反之 , 如果汝州之战失利的话 , 明朝将遭到李自成和清朝的内外夹击 , 也即将会迅速走向灭亡 。
文章图片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六明军出潼关 , 具体部署如下:
一、孙传庭自率主力 , 以总兵牛成虎为前锋 , 高杰为中军 , 王定、官抚民为后继 , 白广恩统“火车”营 , 出潼关 , 趋洛阳 , 会合河南明军陈永福、卜从善部 , 转攻汝宁;
二、命左良玉率兵自九江趋汝宁 , 夹击农民军;
三、命四川总兵秦翼明率兵出商、雒(今陕西商洛境内)进行策应 。 企图三路合击 , 会攻汝、襄 , 歼灭农民军主力 。
得知明朝大军出动的消息后 , 李自成决定采取诱敌远离关中 , 陷敌于孤立无援境地后 , 再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 。 不得不说的是 , 在和孙传庭这位名将的长期交锋中 , 李自成的指挥才能也在不断提升 。 而这 , 显然就是和高手过招的意义 。
稿源:(云说历史)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43685.html
标题:汝州之战:李自成击败孙传庭,明朝最后一支劲旅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