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中国历史上从战国时的秦开始就有太后听政 , 一直到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 太后听政多援引外戚 , 扰乱朝政 , 所以对太后听政的评价总体不高 。 但宋朝垂帘听政的太后却获得很高的评价 , 且垂帘人数较多 。 宋朝能够多次出现太后垂帘听政根本上是因为其听政没有对朝政造成危害 , 当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时 , 她们垂帘听政 , 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承、稳定了政局 , 这不同于其它朝代太后听政 。
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共有29人 , 其中“西汉2人 , 东汉6人 , 北魏2人 , 唐2人 , 宋9人 , 辽3人 , 元4人 , 清1人 。 ”
看表可知 , 孟太后的第二次垂帘听政是在张邦昌建立的伪政权时 , 宋朝垂帘者的身份有两种: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因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更加有威信 。 表中除谢太后和杨太后(度宗淑妃)外的其他垂帘太后皆享有四字谥号 。
宋朝太后听政的多次出现绝非偶然 , 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最主要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 君主专制制度要求皇帝独揽大权 , 但中国历史上有能力独揽大权的皇帝只是极少数 。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昏庸无能的君主 , 他们没有能力完全掌控朝政 , 又不放心把朝政交给大臣 , 对宗室更加的不放心 , 因为宗室是有资格担任皇帝的 , 也许会取代自己 。 太后、太皇太后 , 她们被排除在皇权之外 , 在皇帝眼里 , 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 太后因身份上的原因具备了参政机会 。
文章图片
宋朝太后参政除上述原因外 , 还有其它的原因 。 她们多是在特殊情况下由大臣上书请求听政 。 特殊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种:
1、皇帝年幼
宋朝皇帝年幼继位的 , 如仁宗、哲宗、恭宗、端宗、怀宗 , 这五位皇帝中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仁宗 , 年仅13岁 , 最小的恭宗 , 年仅四岁即皇帝位 。
【宋朝出现太后参政的次数为何是所有朝代中最多的?】皇帝如此年幼 , 自然没有能力处理国事 , 就需要有人辅佐 , 于是 , 太后听政辅佐新君 。 在母以子贵的古代社会 , 这是再合理不过的 。
还有宋朝社会崇尚孝道 , 更容易为母后垂帘听政找到合理的道德依据 。 这五位皇帝有四位垂帘太后 , 分别是刘太后辅佐仁宗 , 高太后辅佐哲宗 , 谢太后辅佐恭帝 , 杨太后(度宗杨淑妃)辅佐端宗、怀宗 。 其中刘太后和高太后听政时间较长、影响较大 。 谢太后和杨太后都是在南宋社会动荡时垂帘听政 , 并没有什么作为 , 可以说虽有垂帘之事 , 但无听政之实 。
2、皇帝病重
宋朝因为皇帝病重而不能亲政的皇帝 , 如英宗、神宗 。 英宗初即位 , 病重 , 曹太后垂帘听政 , 还有就是神宗末年 , 神宗病重 , 高太后垂帘听政 。
《宋史》载:“帝感疾 , 请权同处分军国事 , 御内东门小殿听政 。 ”
3、帝统不正
帝统就是指皇族血统
文章图片
中国的皇位继承从夏朝建立之初就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保证皇帝的帝统纯正 。 但是宋朝出现多位皇帝并不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 因为宋朝有的皇帝并无子嗣 , 无奈之下只能从宗族中进行选择 , 这时其帝位合法性就受到了质疑 。 所以皇帝本人甚至大臣就找人辅佐 , 来证明帝位的合法性 , 进而稳定政局 。 但是为什么选择太后进行辅政呢?
在之前朝代会由大臣来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 , 而宋朝当出现一些不利于国家政权正常运转的情况时 , 都选定皇太后或太皇太后来垂帘听政 。 这和以往朝代对女性的限制不同 。 皇帝在年幼时需要依靠太后 , 皇帝年长发生帝统不正的情况时也需要太后辅政 。
宋朝除了太宗 , 还有英宗、徽宗、高宗、孝宗、理宗、端宗和怀宗 ,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宗 , 仁宗皇帝无子 , 所以就在宗室中选择了一位皇子 , 英宗继承皇位并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 此时就需要有人来辅政 , 来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和朝政的稳定 。
因为英宗是在仁宗在位时所选择 , 曹太后也在英宗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过作用 , 也就成为了辅政的最合适人选 , 在大臣的多次请求下 , 曹太后垂帘听政 。
4、朝局动荡
在宋朝历史上 , 总体上政局是稳定的 , 除了北宋和南宋末年 。 北宋末年 , 金兵南下破开封城 , 张邦昌僭立伪楚政权 , 册立哲宗孟皇后为宋皇后 , 垂帘听政 。
建炎三年 , 苗傅、刘正彦兵变 , 孟太后再一次垂帘听政 。 孟太后两次垂帘听政都是因为当时政局动荡 。
稿源:(小岐谈历史)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43512.html
标题:宋朝出现太后参政的次数为何是所有朝代中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