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宫殿玺:“乾清官鉴藏宝” , 长方印 , 3.5x2.3cm;“养心殿鉴藏宝” , 长方印 , 4×2.8cm;“重华宫鉴藏宝” , 长方印 , 3.6×2.6cm;“御书房鉴藏宝” , 椭圆印 , 4.4×3cm;均为碧玉 , 阳文;四方印为一匣 。
乾隆皇帝书画常用两方“石渠宝笈”长力印 , 尺寸为2.7×2cm;椭圆印2.4×1.2cm , “秘殿珠林”2×1.3印为洞石 , “秘殿珠林所藏”长方印 , 尺寸为1.9x2cm , 阳文;“秘殿新编”力印 , 2×2cm , 阳文;“珠林重定 , 方印 , 2×2cm , 阴文 , 均青汉玉 。 圆印“石渠定鉴” , 直径2.6厘米 , 阳文;方印“宝笈重编” , 2.3×2.3cm , 阴文 , 为青玉 。
故宫现存有两套“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印玺 。 一套为乾隆青玉螭纽“三希堂精鉴玺”(4×2.2cm) , 阳文;汉玉瓦纽“宜了孙”方玺(2.4X2.4cm) , 阴文;与“乾隆鉴赏”一起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上钤用 。 一套为白玉兽纽嘉庆“三希堂精鉴玺”(4.4×2.3cm)和青玉蟠螭纽“宜子孙”(方2.9cm)玺 , 与“嘉庆鉴赏”一起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上钤用 。 嘉庆这套印是仿乾隆印 , 尺寸稍大 , 镌刻略有不同 。 故宫现存“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 , 青玉交龙钮 , 方3.35cm , 通高6.1cm , 钮8.7cm 。 乾隆晚期制作了“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 。
文章图片
故宫博物院现藏乾隆皇帝“乾隆宸翰”9方 , “惟精惟一”4方 。 “乾隆宸翰”与“惟精惟一”在一起使用有两种:一种是“乾隆宸翰”印阳文篆书在上边 , “惟精惟一”阴文古篆书在下边边;二种是“惟精惟一”印阴文粗道篆书在上边 , “乾隆宸翰”印阳文篆书在下边 。 另外 , 在元代钱选《孤山图卷》(元人仿)有:“乾隆宸翰”印文 。 乾隆皇帝的田黄石三连印曾经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出宫 , 其印文为“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和“乐天” , 1950年归还 , 现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 。
乾隆晚年在书画上常用的闲章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太上皇帝”“古希天子”等 。
文章图片
这里要特别说明“古希天子”圆印 , 在书画中经常钤用 , 因为乾隆“古稀天子”印有多方 , 笔者根据此印钤在书画上的尺寸和镌字大小 , 与《乾隆宝薮》对照;此印直径为4.5cm , 汉玉 。 印谱文下有这样一段文字:“古玉轴头 , 长二寸 , 围一寸有分寸五 , 截为二 。 一则琢襟(射音) , 一则就围圆刻宝+宝文日:‘古希天子’ , 用以抑埴书画 。 可蝶则做之 , 觉太粗 , 中规削半留半 , 取削者玉质乃全呈留者缛华 , 原作玉或者用之 , 日以长受汗气 , 仍珍磷吐 , 既思臂病 , 用不数刻咏何为意 , 徵怃 。 乾隆壬寅秋御题 。 (下镌乾隆连珠小玺)”乾隆壬寅年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 从文中我们看到在书画中经常钤用“古希天子”圆印 , 原来是古玉轴头改制而成 , 一半制成印 , 一半制成班指 。 为乾隆四十七年镌刻 , 此印为鉴定书画的一个重要依据 。 )
虽然以上印玺有的已经不存在了 , 但我们从《乾隆宝薮》中依然能够看到乾隆印玺的重要信息 , 在原印谱中有不同质地、尺寸、几方为一匣的记载 , 有的还在重要的印谱旁作了注释 , 为今人鉴定古代书画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文章图片
二、乾隆帝印玺在书画中的钤用规律
书画上钤印最早见于唐代法书上 , 绘画作品尚未见;宋代书画用印也很少 。 元末、明初才渐渐多起来 , 明中期以后几乎没有不用印的书画了 。 绘画有落款的大都钤在款题下 , 亦有用“起首”印的 , 手卷另在图前后加钤印章 , 挂轴、册页则在左右下角加钤“押角”印 , 无款的手卷钤在图前、图末、挂轴和册页钤在左右下角 , 也有钤在上方空隙处的 。 书画长卷连接二纸以上钤印 , 为骑缝印 。 乾隆帝玺印有些书画上钤用多至一二十方 , 钤用方法是有规律的 。
乾隆对晋唐两宋绘画比较喜欢 , 用印较多 , 空白地基本钤满 。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舂图卷》 , 开卷有:“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宁寿宫续人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 中间有:“乾隆御览之宝” , 结尾处有:“古希天子”“寿”“八徵耄念之宝”等印文 。
稿源:(经典唱片收藏家)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43095.html
标题:乾隆皇帝印玺钤用考(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