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初异姓八王虽然都凭借认知悟性与选择智慧、谏言能力、战争才干等恰逢其时的特质 , “徼一时之权变 , 以诈力成功 , 咸得裂土 , 南面称孤” , 但其中的臧荼、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六个“终于灭亡” , 张耳“以智全 , 至子亦失国” , 只有吴芮“传号五世 , 以无嗣绝 , 庆流支庶” 。 这无疑与西汉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的需要、刘邦和吕雉的个人做事风格等历史背景因素相关 , 但也不能忽视对八王沉浮故事做事件分析、反思其自身从政经验教训的重要性 。
01忠诚不够
长沙王吴芮之所以能“传号五世 , 以无嗣绝 , 庆流支庶” , 最主要的原因 , 正是史家评价汉初异姓八王时所指出的“有以矣夫!着于甲令而称忠也” 。 对吴芮的忠诚 , 汉朝廷的核心代表刘邦本人也曾明确地高度赞赏 , 他“制诏御史:‘长沙王忠 , 其定着令’” 。
刘邦看重忠诚 , 在其起兵之初就已有实际事例 。 最为典型的表现 , 就是与雍齿的关系 。 秦二世二年十月 , 刘邦命令雍齿守丰 , 两月后魏人周市攻打沛、丰两地 , 雍齿接受魏的招降、反叛刘邦并替魏守丰 。 刘邦“怨雍齿与丰子弟畔之” 。 于是 , 此后五个月内 , 刘邦四度攻打丰 。 到汉七年初 , 暂时未受封的将领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 担心终究不被封赏甚至被诛杀 , 有谋反迹象 。 对此 , 张良献计 , 提出“取上素所不快 , 计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 , 先封以示群臣” 。 最后 , 刘邦依计策选择封雍齿为侯 。 可以说 , 这是为稳定众人之心 , 而封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曾经叛变之人 。 再到刘邦击败反叛的英布回朝、经过家乡沛并设酒宴时 , 免去了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 。 沛县父兄请求也免去丰的赋税徭役 , 刘邦再次提及雍齿的反叛 , 在父兄坚持请求下才勉强给予丰和沛一样的待遇 。
刘邦如此重视忠诚 , 但除吴芮及其家族之外 , 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不忠的问题 。 有的直接发兵反叛 , 比如英布和臧荼;有的密谋反叛 , 密谋败露后被诛杀 , 比如韩信;有的有反叛迹象 , 而后叛逃匈奴 , 比如韩王韩信与卢绾;有的在自己将领献出反叛言论后 , 虽未直接反叛 , 但逐步演化到自己也被认定为谋反 , 比如彭越 。
当然 , 汉初异姓八王中 , 吴芮及其家族以外的其他人 , 反叛之前也曾有过忠的表现 。 可惜 , 他们没有做到始终如一 。
文章图片
02谋公不足
行为动机是因公还是因私 , 是分析八王沉浮故事的另一个重要关键词 。 汉初异姓八王中 , 那些因不忠而失国与失王位者 , 有不少在某种意义上是为自己谋得更多的人 。 他们的不忠 , 也与他们为公动机的不足有密切关系 。 他们为了扩大封国甚至为了争夺天下等狭隘利益 , 不惜做出有损于代表国家的朝廷利益的事、不惜置天下普通百姓于战争之祸乱中 。
比如 , 当初随何策反英布时 , 最打动英布的话是那句“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 , 又况淮南 , 淮南必大王有也” , 这句话让英布最终回答说“请奉命” 。 又比如 , 汉五年冬 , 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会师不成 , 提出“诸侯不从 , 奈何”之问 , 张良献计刘邦 , 劝他允诺割地封彭越为王、巩固时为齐王的韩信的王之地位 , 刘邦采纳计策 , “发使使韩信、彭越 。 至 , 皆引兵来” 。 再比如 , 刘邦最为亲信的卢绾 , 竟然为了长久地据有燕地 , 采纳了臧衍向张胜提及而后转达来的、暂且放过陈豨并与匈奴勾连的建议 , “阴使范齐之豨所 , 欲令久连兵毋决” 。
为公动机不足 , 当时也已经有人指出 。 特别是在英布发兵反叛之后 , 薛公与刘邦关于英布可采取的上、中、下三策的对话 。 薛公指出英布必然采取下策 , 并对刘邦言及理由说“布故骊山之徒也 , 致万乘之主 , 此皆为身 , 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
03行为不妥
西汉初年的很多将领 ,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没有摆正自身位置的问题 , 进而由此生出了不少不恰当的行为 。
其中 , 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韩王韩信、楚王韩信、燕王卢绾事迹中的一些现象 。 韩王韩信 , 多次私自派使者前往围攻自己的匈奴寻求和解 , 当这种私自做出的行为被责备后 , 不站在当政者的角度去理解并缓和与修复关系 , 而是直接投降匈奴 。 楚王韩信 , 滥用自己的向上影响力请求封张耳为赵王 , 还请求封自己为代理齐王 , 这些是显示私心之举 , 也容易留下谋己而不顾大局的印象 , 进而影响了彼此关系 。 所以刘邦也曾“大怒 , 骂曰:‘吾困于此 , 旦暮望而来佐我 , 乃欲自立为王’” 。 燕王卢绾 , 对擅自采纳臧衍反叛计策的张胜 , 本来已上书奏请族灭之 。 可是后来 , 在明白张胜用意后 , 却弄虚作假判处了别人 , 开脱张胜及其家人 , 使他们得以成为匈奴间谍 。
稿源:(桃桃听书)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42776.html
标题:品读|汉初八王沉浮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