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



按关键词阅读: 秦国 后人 奋起

首先 , 文章开头提出的"弊在赂秦" , 但下文所说的贿赂实际上只是"割地"而已 。 但文章开头为什么不说"六国破亡 , 弊在割地"呢?因为大宋并没有割地之耻而只有贿赂之耻 , 这就是苏洵的巧妙影射之处 。 而下文讲六国子孙弃"厥先祖父条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如草芥 , 其感叹、嘲讽的意味就强烈而明显 , 但是又非宋朝事实 , 所以可谓"言之者无罪 , 闻之者足以戒" 。
《六国论》是《权书》系列的第八篇 , 《权书》前五篇论战术 , 后五篇则评析历代战事、人物之得失 。 本文讲六国亡于秦的历史教训 , 借古讽今 , 是苏洵的一篇名文 。
苏洵
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之所以是一篇古今传诵的名作 , 有两个观点非常好:其一是对于六国灭亡原因所下的断言鞭辟入里 , 令人信服;其二是作品的用意在于借古讽今 , 但表达得极其巧妙含蓄 。
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
文章图片
就第一点而言 , 关于六国的灭亡 , 古往今来议论纷纷 , 而苏洵的"赂亡"说 , 可谓使人耳目一新 , 又可谓确切不移 , 文章开头即提出"六国破亡 , 非兵不利 , 战不善 , 弊在赂秦" , 并将东方六国对于秦国的态度分为三个类型:割地赂秦的楚、韩、魏三国 , 义不赂秦、奋起抵抗的燕、赵两国 , 与秦连横的齐国 。
"赂秦"为何导致六国败亡
三种态度的结果是赂者先亡 , 不赂者因赂者而亡 , 与秦者也迁灭消亡 。
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
文章图片
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多米诺骨牌效应
他们的列祖列宗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 , 才得来了一尺一寸的土地;子孙却对这些土地毫不吝惜 , 整个拿来给了别人 , 如同丢弃草芥一样 , 今天割让五座城池 , 明天割让十座然后换来一个晚上的安稳觉 。 第二天起来环视四境 , 而秦国的军队却又到了 。
然而诸侯国的土地是有限的 , 而残暴的秦国的欲望却是无法满足的;奉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 , 秦国对六国的侵夺就越急促 , 所以不用交战而双方的强弱胜负就已经判然分明了 。 最终六国落得覆亡的下场 , 是理所当然的 。
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
文章图片
抱薪救火
古人说:"以地事秦 , 犹抱薪救火 , 薪不尽 , 火不灭 。 "
挽回的策略
燕赵虽然是小国 , 却战而后亡 , 这就说明奋起反抗是对付暴秦的最有效的办法 。 有力地证明了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六国破灭 , 非兵不利 , 战不善 , 弊在赂秦 。 "
奋起反抗
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
文章图片
战斗
就第二点来说 , 这才是本文的真正用意 。 的《权书》皆是有为而作 , 不尚空言 。 本文正是针对北宋时期国家形势提出的应对之策 。 《唐宋文醇》卷三四说:"宋仁宗增岁币于契丹 , 当时皆谓契丹无厌之求 , 奚其可从?竭中国膏血 , 不足以为赂矣 , 于是志士扼腕耻之 。 苏洵又在《几策·审敌篇》极言'当绝其使 , 勿与岁币' , 而《权书》内又作《六国论》 , 以先发其端焉 。 "
这段话颇为准确地指出:《六国论》笔锋所指正是针对当时国家的外交大计 。
苏洵的针砭时弊
后来苏洵在《审敌》一文中明确提出"赔有战"的对敌策略 , 也是从"秦亡六国"中总结出的历史教训 , 当然 , 苏洵的以古讽今在技巧上表现得巧妙而含蓄 。
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
文章图片
文章中强调奋起反抗的良好效果 , 也是为了给宋朝决策者们以鼓励 。 后面提出"封天下之谋臣 , 礼天下之奇才 , 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对策 , 更是具有现实针对性 。
在文章结尾处 , 苏洵特意将六国和"天下之大"作比 , 指出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 , 如再蹈六国覆亡之故辙 , 岂不为天下后世笑吗?其此"刺时"的用意 , 可调表露无疑了 。
杜牧《阿房宫赋》云:"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
苏洵"颇喜言兵" , 且眼光独到、犀利 , 但却是"二十七岁始发奋" , 但不是二十七岁之前什么都不做 , 做他该做的 , 做他喜欢做的便自能孕育其底蕴所在 , 始成一派之风 。
功夫不到 , 见得少 , 行文自会流露其浅薄 , 所见、所闻不足 , 自难撑起文体之丰满 。
恃经玄辩 , 终不得成一家;浅尝辄止 , 竞皆是擦肩过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40731.html

标题:后人|苏洵:名篇《六国论》,无形的消耗远高于有形


上一篇:吕布和王允杀掉董卓后,为何一个被杀,一个逃亡呢?

下一篇:扔鸡蛋壳等于往外扔钱!四大神奇外用,尤其是第一个,太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