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1856年9月 , 天京事变爆发 , 这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起点 , 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从广东、广西出来的“老兄弟”损失惨重 , 太平军成分由此发生改变 。 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 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 陈玉成、李秀成不得不从流民、散兵游勇、天地会、地痞、流氓等人群中招募士兵 。 如此 , 太平军规模庞大 , 但战斗力、战斗意志都大打折扣 , 很难与湘军硬碰硬 。
太平天国后期 , 太平军素质低下 , 纪律败坏 , 还经常投降湘军 。 但是 , 从两广出来的“老兄弟”还是一如既往地勇猛善战 , 他们战斗力强悍 , 意志坚定 , 不会轻易投降湘军 , 是陈玉成、李秀成军团中的精锐 。 本文主角 , 祥王黄隆芸:战斗中手臂被打断 , 处在湘军层层包围中 , 依然血战到底 , 值得敬佩 。
文章图片
黄隆芸 , 广西桂平人 , 早期拜上帝教成员 , 也是金田起义元勋 。 1847年 , 冯云山在广西桂平传教 , 号召贫苦大众起来反抗清朝统治 , 改变自己命运 。 黄隆芸家境贫困 , 冯云山又能说会道 , 懂得宣传策略 , 把握人物心理 , 黄隆芸自然爽快入会 , 成为拜上帝教一分子 。
1851年1月 , 金田起义爆发 , 黄隆芸 , 隶属杨秀清麾下 。 不过 , 此时黄隆芸并没什么表现机会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对其定都天京前之事迹 , 也没有详细记载 。 但是 , 黄隆芸从广西一路杀到天京 , 还能存活下来 , 证明他还是有点真本事 。 要知道 , 两广“老兄弟”能顺利抵达天京的 , 也就是万余人 。
1856年9月 , 天京事变爆发 , 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首义王爷”死的死 , 走的走 , 陈玉成、李秀成唱起了主角 。 此时 , 黄隆芸隶属李秀成 , 在忠王麾下效力 。
文章图片
1863年8月 , 李秀成率大军从苏州出发救援无锡 , 此时已经册封为祥王千岁的黄隆芸率领太平军水师舰队 , 与淮军在大桥下激战 。 此次战斗 , 黄芸隆表现非常勇猛 , 他驾驭战船冲杀在第一线 , 利用火炮猛烈轰击淮军舰队 , 取得击沉数艘敌舰之战绩 。
经此一战 , 黄隆芸名声大噪 , 深受李秀成赏识 。 史载:“以轮船大炮大战淮军于大桥角 , 始著闻 。 ”无锡之战 , 黄隆芸表现勇猛 , 战绩不错 , 但是淮军有英法列强协助 , 开花大炮数量众多 , 太平军还是未能打破淮军封锁线 。
1863年12月 , 郜永宽等八大将叛变投降 , 李鸿章夺取苏州 , 然后聚集重兵围攻无锡 。 此时 , 李秀成就在无锡 , 处境相当危险 , 但黄隆芸奋力拼杀 , 掩护忠王突出重围 , 朝丹阳方向进发 。
文章图片
李秀成从无锡突围后 , 堂弟李世贤建议他留在丹阳 , 不要回到天京“送死” 。 留在丹阳 , 李秀成并不愿意 , 因为他年过七十岁的老母亲还留在天京 , 处在湘军包围之中 。 李秀成是个孝子 , 他连夜赶回天京 , 却让黄隆芸留下来 , 让他协助李世贤作战 , 前往江西征集粮食 , 待秋收后再率兵回京“勤王” 。
李世贤 , 广西藤县人 , 忠王李秀成堂弟 , 册封为侍王千岁 , 是太平天国后期四大“中兴名将”之一 , 麾下兵马众多 。 此时 , 李世贤麾下还有20余万人 , 实力尚存 , 但他桀骜不驯 , 对洪秀全不满 , 他对“勤王”没积极性 。
1864年7月 , 天京陷落 , 李世贤不但没有去迎接幼天王 , 还直接“跑腿” , 前往福建、广东 。 天京陷落 , 太平军士气低迷 , 湘军乘胜追击 , 李世贤一路难逃 。 此时 , 黄隆芸授命攻打福建漳州 , 为大军寻找落脚点 。
文章图片
黄隆芸作战勇猛 , 颇具谋略 , 漳州很快就被攻陷 , 李世贤有了落脚点 , 太平军士气有所好转 。 可惜 , 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之间矛盾重重 , 左宗棠率湘军围攻漳州 , 李世贤向汪海洋求助 , 让他率军前来 , 内外夹击湘军 。 谁知 , 汪海洋无视李世贤 , 他直接带兵南下广东 , 坐视漳州被湘军围攻 。
漳州之战 , 李世贤军团损失惨重 , 10余万人要么阵亡 , 要么投降湘军 , 李世贤血战突围 , 仅剩十余人 , 被迫逃入山林避难 。 李世贤突围时 , 黄隆芸承担断后任务 , 与黄少春、王德榜、高连升等湘军悍将激战 , 压力非常大 。 为了让主帅能顺利突围 , 黄隆芸身先士卒 , 主动攻击湘军 , 吸引左宗棠注意力 。
稿源:(岩岩说史)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36649.html
标题:太平军悍将黄隆芸:战斗中折断手臂,还继续与湘军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