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刘备 孙权 荆州
文章图片
2、刘备不伐吴
假如刘备不伐吴 , 就不会有夷陵兵败 , 就会保存军事实力 , 但只能是在荆州失陷后 , 还有一些家底自保 。 再加上益州易守难攻 , 周边是崇山峻岭 , 中间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 避难可以 , 守城可以 , 出击困难 , 都足以让蜀国存续寿命延长 。
荆州归了东吴后 , 按照自身综合实力增长基数比较都不可能超越魏吴的 , 蜀国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是三国当中的最弱者 。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可能积累到足以消灭另外两方的实力 。 他们之间的攻防只是彼此实力增长动态调整而已 , 并不足以实现统一 。
综上所述: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 。 魏国土地辽阔 , 人口众多 , 发展潜力巨大 , 三国鼎立平衡态下 , 只要北方持续休战恢复农耕 , 北方就越来越具备对孙权和刘备的压倒性优势 。 诸侯割据民不聊生 , 只有统一 , 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 。 因此三国实力增长必然碰撞 , 而蜀国因实力悬殊只能采取速战速决的打法 , 魏国有足够的实力和纵深 , 必定会拖垮蜀国 。 其实《魏略》诸葛亮临死留给魏延的遗言:"但谨自守 , 慎勿复来也" 。 说明诸葛亮也看到了问题 。
文章图片
因而 , 蜀国自保犹显不足 , 更不要说战争消耗 , 最终灭亡是必然的 。 历史也证明 , 蜀国最先灭亡 。 吴国一直拖到西晋才灭亡的 。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一定要善于培植和保护战略力量 , 不能轻易启动战略力量 , 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 , 做好科学决策 , 保持事业健康发展局面 。
刘备败走夏口 , 有与孙权联合的倾向 。 曹操本意希望孙权投降或保持中立 , 等他彻底消灭了刘备 , 再回头解决东吴问题 。 出于威慑目的给孙权写了一封信 , 核心意思自己率大军:"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东吴上下一时恐慌 , 战、和纷争不下 。
2、赤壁之战前孙刘的实力情况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 , 割据东吴 , 虽然政治清明 , 经济物产丰富 , 文有张昭、鲁肃 , 武有周瑜 。 但与曹操的战略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 内部"文主降 , 武主战"争论异常激烈 , 孙权也犹豫举棋不定 。 这时刘备新败 , 军卒两万多人 , 文有诸葛亮 , 武有关羽、张飞、赵云 , 在就是自己的一点可怜的仁德名义成就的政治资本 。 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一起曹操 。 并亲赴东吴商定联盟大计 。
文章图片
最后 , 孙权在东吴大都督周瑜和谋臣鲁肃的坚持下 , 在诸葛亮舌战群儒 , 纵论形势的分析下 , 下定决心孙刘联合与曹操决一死战 。 当然孙权也看到了曹操常年征战 , 南下准备不足 , 曹操的信也无非是想吓住自己 , 像轻易收取荆州一样收取江东 。 孙刘联军5万多人在周瑜的统领下 , 与曹操在赤壁一带相会相持 , 寻机决战 。
3、赤壁之战
曹操其实应该按照谋臣贾诩和程昱的建议 , 安抚百姓 , 进一步扩大荆州胜利的政治优势 , 东吴将不战而降 。 结果一封"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战书 , 没想到孙权不买账 , 只能实施决战 。 为克服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缺点 , 把所有战船铁索相连 。 东吴老将黄盖诈降 , 火攻曹操水军大寨 , 曹操水陆大寨大火连片 。 曹操在孙刘联军的夹击之下 , 只能将余船焚毁 , 领兵撤退 , 败走华容道 。
文章图片
1、总体情况
赤壁之战曹操元气大伤 , 实力聚减 。 刘备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 , 从征战多年还没有根据地的困境 , 一举夺得非常富足的荆州荆南四郡战略要地 , 实现了《隆中对》跨有荆益 , 联吴抗曹的战略第一步 。 孙权也乘此机会扩大了很大的地盘 。 赤壁之战是三方一次决定历史走向的大决战 , 是三国鼎立的一个分水岭 , 赤壁之战后基本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割据 。 三国也进入各自在自己势力范围发展和巩固周边开拓的局面
2、各自策略
曹操北归巩固北方和西方的马超和韩遂;孙权向西图谋益州不成 , 而向南征讨胶州;刘备控制荆州南部四郡 , 处于曹操和孙权虎视眈眈之下 , 孙权和周瑜还多次设计想消灭刘备 。 刘在张松周旋 , 庞统运筹下向西收取益州和汉中 。 曹操和刘备两家在汉中打得精疲力尽 , 最后曹操迁出全部汉中民众 , 而放弃汉中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35540.html
标题:荆州|刘备如果不征伐东吴,三国会有怎样的走势(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