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赵佶 蔡襄 书法 草书 瘦金体 楷书
文章图片
《听琴图》中的宋徽宗(弹琴者)
如果在历史中选择一位最擅长书法的帝王 , 宋徽宗赵佶肯定居于前列 。 这个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亮点的皇帝 , 在书法上却成就非凡 。 宋徽宗的书法 , 现在可以见到的有三种:行书、草书、楷书 。 我们可以分开来谈 。
文章图片
赵佶《恭事方丘敕》绢本行书(局部)
行书在宋代取得了辉煌成就 , 大家辈出 , 所以相较而言 , 宋徽宗的行书就不值一提了 。 宋徽宗的行书遑论攀比“宋四家” , 即使与他同时代的蔡京、蔡卞比 , 也不堪匹敌 。
文章图片
赵佶《草书纨扇》
草书在宋代也取得了不错成就 。 宋代喜欢草书并取得成就的书法家不少 , 宋徽宗的草书置于其间 , 仍然属于不低的水准 。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宋徽宗草书纨扇》 , 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他的草书精品 , 也是团扇形制中罕见的早期实物 。
文章图片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局部
他那件书赠王黼的《草书千字文》 , 也是值得书法史研究的重要作品 , 还是中国纺织史的关注对象 , 又是《千字文》书法专题的研究对象 。 宋徽宗的草书 , 明显的优点 , 在于其用笔流畅、草法熟稔、节奏奔放 , 满篇洋溢着自信欢乐的情调 。
宋徽宗的楷书是他对书法史的重要贡献 。 楷书的形式构成和精神趣味均早已定型 , 宋徽宗居然创作出了一种独出心裁的、迥异前人的崭新楷书范式“瘦金体” , 这无论如何是值得书法史关注的对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佶楷书《秾芳诗卷》
“瘦金体”存在一定的不足 , 但是它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 它的不足在于 , 它跳荡、尖刻、雕琢的笔画失去了自然之旨 , 它瘦瘠、单薄、飘摇的结体失却了端庄厚重的风范 , 所以它因为美学含量单薄和美学趣味刁钻而在后代书法家那里响应者寥寥 。
它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 是因为:绝对完美的艺术是不存在的 , 它在创新度指标上卓然特立于书法史 , 它为后人开启了在楷书定型后突破既有模式另辟蹊径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勇气 。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秾芳诗帖》就是宋徽宗“瘦金体”的代表作 。
文章图片
赵佶楷书《怪石诗帖》
既然你认为宋徽宗“瘦金体”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 , 那么为什么人们没有将他列入“宋四家”呢?
“宋四家”是众多批评家根据书艺水准、书家修养、社会声望、艺术观念、观众反应、作品流传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 。 这中间 , 有些显而易见的因素加入其中 , 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我可以提到三点:
第一 , 苏轼等人关于书法“尚意”的自我阐释 , 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宋四家”书法的接纳、喜爱和理解;
文章图片
赵佶题《瑞鹤图》
第二 , 从孟子以来逐步形成的知人论世的文艺观带来的书法领域“以人论书”传统推动了“宋四家”传播力度 , 苏、黄、米、蔡的政治地位或文学声望或传奇故事都成为助推他们书法艺术不断流传扩散的基础;
第三 , 我国艺术史一贯鼓励“求同” , 而不鼓励“立异” , 这是即使贵为帝王者也无法改变的文化惯性 。 苏、黄、米、蔡诸人虽然各有创新和保守比例的不同 , 却仍然可以与传统书法汇流接榫 , 但是宋徽宗的“瘦金体”特立独行 , 完全是独出心裁的产物 。
文章图片
赵佶楷书题《瑞鹤图》
在鼓励“求同”而不鼓励“立异”的艺术史价值观念导向下 , 宋徽宗“瘦金体”可能会被包容但是却不太可能被推崇 。 当然 , 如果变换一种艺术史标准 , 以鼓励“立异”的变异度和创新度为指标 , 而不是以鼓励“求同”的相似度和融合度为指标 , 那么 , “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就会大幅度提升 。
如果那样 , “宋四家”的人选就有可能发生改变:蔡襄被挤出 , 宋徽宗被插入 , 苏、黄、米、蔡 , 就会变成黄、赵、米、苏 。
稿源:(书法田园)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35167.html
标题:赵佶|宋徽宗的瘦金体,创出楷书新范式,为何没被列入“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