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前面讲过 , 伴随着推举新太子的落幕 , 朝堂的秩序得到了重新梳理 , 佟国维倒台 , 皇八子胤禩失去了成为新太子的机会 , 胤礽再次成为太子 。
但是胤礽被复立后 , 其势力和威信都大打折扣 , 除了心态战战兢兢外 , 对自己被废时落井下石的大臣 , 也展开报复 。 所以其在康熙南巡后 , 做事荒诞不经 , 让诸多朝臣在外面下跪 , 就连马齐 , 也未能幸免 。
文章图片
不过这个时候 , 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已经开始脱离太子党 , 作为一股独立势力 , 活跃在朝堂上 。
太子为了能够控制百官 , 在发现《百官行述》后 , 便写信给已经被剥夺官职的任伯安 , 意图得到这些东西 , 但是没想到 , 自己的这封信 , 却导致了自己的再次被废 。
得知胤礽计划的老四胤禛 , 让老十三胤祥以兵部的名义 , 调年羹尧去江夏镇搜拿《百官行述》 , 只是没想到 , 年羹尧杀心太重 , 一下把整个江夏镇全部杀光 , 而且将得到的几百万两银子全部私吞 。
文章图片
只是 , 对于《百官行述》 , 却只找到一张当票 , 在邬思道的建议下 , 通过当赃、搜赃以后 , 这些《百官行述》到了胤禛的手里 。
只是胤禛没有选择上交给康熙 , 而是选择当着上书房大臣和各位阿哥的面 , 一把火烧了这些 , 并且事前不请示 , 事后不汇报 。 那么 , 这是担当呢?还是有自己的私心?
这里显示的担当更为多些 , 如果说私心 , 这也是他争取夺嫡筹码的一步棋吧 。
文章图片
《百官行述》是什么?是记录了大清三百多位官员的罪证的汇编 , 如果这个东西交给康熙 , 康熙会极为棘手 , 就像户部亏空一样 , 因为康熙后期吏治腐败 , 跟康熙倦于朝政 , 心存善良有关系 。
所以这个时候 , 即使交给了康熙 , 康熙也会像前面清理户部亏空、清理冤狱一样 , 最后不了了之 。 这个时候 , 胤禛能够站出来主动去做 , 是一种担当的表现 。
胤禛在众位阿哥中慢慢脱颖而出的法宝 , 就是“一心为公” 。 所以 , 朝局稳定 , 对皇权的拥护和支持 , 一直是胤禛办差的最终行动指南 。 而这次 , 私自处理《百官行述》 , 也是在这种指南下进行的 。
文章图片
因为《百官行述》一旦现世 , 不管是落入谁的手中 , 都会影响朝局 , 其他阿哥可能会兴风作浪 , 而百官之中会引起担忧甚至铤而走险 , 最后 , 会影响康熙朝的统治 。
所以 , 康熙对于胤禛的这把火 , 心里是默认的 , 让觉得不痛快的 , 是这个时候的吏治腐败 ,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 而太子的表现 , 让康熙对其失望到了极点 。
这把火 , 也顺带着把年羹尧给保了下来 , 另外 , 胤礽给太子的信 , 也通过邬思道的将计就计 , 使八爷党内部出现了分裂:胤禩和胤禵因为谁来上折子的事情 , 已经是貌合心不合了 。
文章图片
【胤禛火烧百官行述,是担当?还是另有私心?】只是 , 胤禛的手段确实狠辣 , 在邬思道还没把高福的实情告诉胤禛的时候 , 就派人把高福直接杀掉 。 所以在高福死的时候 , 邬思道就说一句:杀高福者 , 邬思道也 。
剧中有一个情节 , 是高福死的那天晚上 , 邬思道的梦中惊醒 , 那么 , 是不是代表着 , 虽然邬思道在为胤禛出谋划策 , 但是对于胤禛的心狠手辣 , 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稿源:(85牛先生)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30677.html
标题:胤禛火烧百官行述,是担当?还是另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