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金声桓武夫出身 , 读得书少 , 想当年 , 他兵入南昌 , 刻意文人打扮 , 头戴方巾 , 身披青纱金缕酒线蝴蝶披风 , 作温文尔雅状 。 但“骤受文谒” , 就茫然四顾 , 不知如何答礼 , 只好“且笑且抠引诸生起 , 口中谦让喃喃 , 有所云而无其辞 , 颊延坠缩如丝”(徐世溥:《江变纪略》卷一) , 出过好大一个洋相 , 这会儿既不知“宁王之事”所指何事 , 只得红着脸老实求教 。
文章图片
黄人龙得意非凡 , 卖弄着说:“正德年间的宁王名叫朱宸濠 , 占据了江西发动了叛乱 , 就因为忽视了赣州的存在 , 没有防备赣州 , 最后被赣州巡抚王守仁生擒活捉了 。 ”(“昔者明有宁王名曰宸濠 , 反于江西 , 以不备赣州故 , 为赣州巡抚王守仁所擒也 。 ”徐世溥《江变纪略》)
其实 , 金王二人举兵与当年宁王朱宸濠起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二者的情形大不相同 。
首先 , 朱宸濠在承平之年以明朝藩王的身分举南昌一城之地发起的叛乱 , 属于冒天下大不韪的反贼 , 人皆咸恨得而诛之;金声桓乃是反清归明 , 满清的圈地、逃人、剃发等等恶行搞得天怒人怨 , 已成为许许多多汉人眼中的邪恶势力 , 以正义对邪恶 , 在人心背向上 , 金王二人得到的民众支持比较大 。
其次 , 镇守在赣州刘武元、胡有升、高进库这些人 , 都是些首鼠两端的反复小人 , 怎么能跟忠于明室的王守仁相比?更何况 , 他们原先就是明朝中级武将或臣民 , 因迫于形势既降清 , 也可迫于形势归明 , 并且 , 对他们来说 , 在心理承受上 , 归明显然比降清要容易接受 。
文章图片
再次 , 因为金声桓、王得仁的倒戈 , 两广各府县都转入南明之手 , 南赣巡抚、总兵兼辖的湖南郴州、桂阳又处于南明督师何腾蛟控制之下 , 刘武元、胡有升、高进库等人又岂敢轻离赣州北攻南昌?
没有读过史书 , 不会分析史事的金声桓被黄人龙的话吓傻了 。
前车之鉴 , 后事之师 。
在金声桓看来 , 宁王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活生生的教材 , 如果不从宁王身上吸取教训 , 宁王的下场就将是自己的下场 。
他自动对号入座 , 把自己想象为宁王 , 先集中兵力除掉守在赣州的王守仁——不——是刘武元、胡有升、高进库等人 。
于是 , 他以“赣州为两广咽喉 , 两广不通 , 终无根本”(黄宗羲:《行朝录》卷5 , 《江右纪变》)为由 , 下令调回王得仁军 , 同时 , 自己统领大军“二十余万水陆并进 , 直犯赣界” 。
一时间 , 从南昌到赣州的官道上 , “骑步舳舻旌旗辎重 , 水陆亘三日不断”(徐世溥《江变纪略》) 。
三月十九日 , 金声桓大军进抵赣州城下 。
开打之前 , 先来一手温柔的:招降 。
文章图片
赣州城内的清南赣巡抚刘武元、南赣总兵胡有升下辖五营 , 每营一千名 , 协守将领高进库、徐启仁二营 , 每营兵额也是一千名 , 总共不过七千兵马 。 不过 , 刘武元、胡有升觉得自己后面有李成栋的兵力壮胆(李成栋易帜的时间是四月十五日 , 此时李成栋尚未反清) , 拒绝投降 。
既不肯降 , 那就打吧 。
金声桓发起大军狂攻 。
清赣州右协副将徐启仁受命在城外迎击 。
徐启仁可不傻 , 面对金声桓声势煊天的大军 , 不敢战 , 领部下一千名兵马奔回原驻地南安府 。
回到南安 , 想想不是事 , 干脆连同府内的道、府文官举城投顺了金声桓 。
有徐启仁作为榜样 , 镇守南雄的雄韶协将李养臣也跟着投降 。
刘武元、胡有升还在强撑 。
他们看到城中兵力有限 , 就不再出击 , 只是高踞城头 , 凭险扼守 。
赣州三面临水 , 地势险要 , 城墙坚固 , 易守难攻 。
前年 , 万元吉、杨廷麟等人就是凭借这座城池与清二十万大军周旋了大半年 。
现在 , 明、清双方之间攻守易势 , 金声桓虽然人多势众 , 但要轻松拔下 , 也是诚为不易 。
不过 , 没有关系 , 闰四月初一日 , 先前进驻到九江的王得仁已带领他的十万精锐回师来到赣州 , 协助金声桓一道继续猛攻 。
然而 , 王得仁这次回师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
要知道 , 金声桓二十万人围攻赣州 , 攻城人员密密麻麻 , 拥挤在一处 , 只能充当城内清兵的活靶子 , 就算接近了城池 , 也是堵塞拥挤 , 无从搭手之处 。
稿源:(覃仕勇讲史)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29436.html
标题:金声桓兵强马壮,可取南京一振南明士气,却大出昏招,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