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对于已经去世的汉代皇帝 , 通常有两种称呼 , 一种是庙号 , 一种是谥号 。
庙号是一种荣誉称号 , 不是每个皇帝都有 。
建立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 和在位期间领导有方、作出突出贡献 , 取得丰硕成果的皇帝 , 自然是有资格有庙号 。
文章图片
退一步来说 , 在位的时候 , 即使没有过很大政绩 , 但没有犯过大错的 , 都会有庙号 。
开国皇帝的庙号大多是“X祖” , 如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 , 后人称汉高祖 。
后来皇帝的庙号大多是“X宗”;如太宗刘彻 , 世宗刘恒 。
【为何刘秀被称为“光武帝”,而不是循例,称为一个字的汉某帝?】如果表现平庸 , 或者在位期间出现过重大工作失误的 , 则没有庙号 。 比如汉惠帝刘盈 , 在位的时候大权旁落被吕后掌控 , 刘盈跟傀儡皇帝无异 , 所以死后没有庙号 。
被曹操挟持的刘协 , 也没有庙号 , 只有谥号孝献皇帝 。
东汉西汉一共有26个皇帝 , 其中有13个皇帝没有庙号 。
文章图片
称呼庙号的都是两个字 , 如世宗、中宗、高宗、太宗、元宗 。 不过后人在称呼汉朝皇帝的时候 , 不管他们有没有庙号 , 都是称呼谥号 , 刘邦除外 。 如刘彻 , 庙号是世宗 , 谥号是孝武皇帝 , 后人叫称他汉武帝 。 比如刘询 , 谥号孝宣皇帝 , 庙号中宗 , 后人称之为汉宣帝 。
汉代皇帝的谥号(驾崩之后的名字)都是三个字 , 比如孝文帝 , 孝武帝 , 孝宣帝;带上他们的朝代的话 , 都是四个字 , 但是在本朝 , 称呼皇帝谥号的时候 , 肯定得不带朝代名字的 。
文章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 , 后人称呼唐朝之后的皇帝都不用谥号了 , 那是因为他们的谥号字数较多 , 称呼起来麻烦 。
比如唐高祖李渊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 , 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光孝” 。
文章图片
明朝和清朝皇帝谥号字数更多 , 朱棣的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足足17个字 。 康熙的谥号: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比朱棣还多5个字 。
而且唐朝的皇帝一视同仁 , 无论是谁只要当过皇帝就有庙号 。
庙号庙号 , 说白了就是在庙里接受供奉的号 , 没有庙号就不能享受这一待遇 。 既然唐朝历代皇帝都有庙号 , 而且谥号字数太多 , 后人称呼唐朝皇帝就用庙号了 , 朝代后面是X宗 , 如唐高宗李治 , 唐肃宗李亨 。
汉朝灭亡后 , 后来的朝代也沿用了汉朝的谥号 , 比如魏国也有孝文帝 , 孝武帝 。 为了跟汉朝区分 , 在史书中称呼皇帝名字的时候 , 就在前面把朝代给带上 。
文章图片
比如汉孝文帝 , 再后来干脆把中间那个“孝”字去掉了 , 直接叫汉文帝、汉武帝 。 汉献帝的谥号是孝献帝 , 后人把这个“孝”字省略了 , 汉献帝是后人的简称 。
再比如为了把建立的魏国曹丕跟建立的北魏鲜卑人拓跋弘区别开 , 孝文帝曹丕叫魏文帝 , 孝字不要了;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弘的“孝”不省略 , 叫魏孝文帝 。
综上所述 , 后人称呼这些皇帝的时候 , 都是简称 。 所以后代史书中出现的皇帝 , 都是三个字 。
拓跋弘是因为跟曹丕朝代同名 , 谥号相同 , 为了区分才用四个字的 。
历史上并没有谁跟刘秀一样 , 使用过光武帝的谥号 , 刘秀为什么会那么特殊 , 有四个字呢?
首先他的谥号后面是个“武”字 , 如果简称为“汉武帝” , 跟他的祖宗汉武帝刘彻就没法区分了 。 如果用前面那个字 , 称“汉光帝” , 那就坏了规矩 , 不伦不类了 。
因此 , 史学家才会对刘秀特殊“照顾” , 称其为“汉光武帝” 。
文章图片
同时刘秀出生的年代 , 汉朝政权被王莽建立的新朝替代 , 已经寿终正寝 。
在王莽被起义军推翻 , 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的时候 , 刘邦后人刘秀挺身而出 , 消灭了各路武装力量 , 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 , 史称东汉 。
面对支离破碎的江山 , 灾难深重的百姓 , 刘秀掌权之后 , 把全部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面 , 不分昼夜工作 , 呕心沥血医治战争创伤(“每旦视朝 , 日仄乃罢 , 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 , 夜分乃寐”) 。
稿源:(历来现实)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25524.html
标题:为何刘秀被称为“光武帝”,而不是循例,称为一个字的汉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