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身 , 都算得上是最为低微的 。 他出生于1328年 , 正是明末乱世 , 家庭十分贫苦 , 小的时候当过放牛娃 , 沿街乞讨过 , 甚至还进了寺庙当了和尚 , 只为了吃口饭 , 就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箴言”置之度外 。
文章图片
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价 , 尝遍了人家各式的辛酸之后 , 冒着身死的危险冲杀于乱军之中 , 好不容易在自己40岁的时候建立了大明王朝 , 自然对着来之不易的皇位奉为珍宝 , 以至于疑心陡升 , 开始怀疑功高震主的功臣 。
自1372年开始 , 朱元璋一连发布了《铁榜文》、《资治通训》、《臣戒录》等等书籍 , 其中所言莫不是要求臣子和天下百姓忠君爱国之语 。 到后来 , 仅仅只是口头警戒已经不足以让朱元璋安心了 , 于是他就开始对功臣大开杀戒 。
文章图片
1380年 , 丞相胡惟庸被杀 , 三族之人尽皆被诛 , 并先后牵连1万余人 。 自此之后 , 朱元璋杀上了瘾 , 李善长、蓝玉、傅友德等等开国功臣都接连身死前后总计7万多人死在朱元璋的猜疑之下 。
根据《明史》记载 , 当年的开国功臣大部分基本都被朱元璋诛杀殆尽 , 能够活命的不是遭流放就只遭贬谪 , 总之就是难以善终 。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 即使是有着“一统江山”之称的刘伯温 , 也不得不早早为自己打算 。
刘伯温早年就有神童之称 , 有着过目不忘之能 。 一开始刘伯温想要入仕报国实现自己的壮志 , 于是在1333年取得进士之后进入元朝朝廷中任官 , 做了不少为民除害的好事 , 在天下久负盛名 。
文章图片
但是因为元朝官场实在太过腐败 , 刘伯温在官场多受掣肘乃至压迫 , 因此愤而辞官 , 归隐山林 。 1360年 , 朱元璋已知刘伯温盛名 , 亲下茅庐 , 好言相请 , 其中多有尊敬之态 , 刘伯温便再度出山 , 开始为朱元璋谏言献策 , 成为了朱元璋身后的“诸葛亮” 。
刘伯温虽然不亲赴战场 , 但其为大明王朝立下的功勋却丝毫不下于李善长、蓝玉等人 , 因此后世才会有“三分天下诸葛亮 , 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评价 , 认为刘伯温对大明的功绩甚至胜过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 。
可就是刘伯温功劳甚高 , 大明建国之后 , 朱元璋对他也是多有提防 , 慢慢疏远 。 刘伯温何许人也 , 早已料到朱元璋会有如此之举 。 因此在1371年的时候 , 就开始辞官回乡 , 从此开始以写诗作文为趣 , 即使后来重新入朝 , 也不问政事 。
文章图片
但即使这样 , 朱元璋依然对刘伯温不放心 , 时常派宋濂等人没事就往刘伯温府上蹿 , 表面上是让他们代自己看望刘伯温 , 实际上却是让他们帮忙打听虚实 , 以防止刘伯温行图谋不轨之事 , 毕竟刘伯温的能耐 , 朱元璋可是亲身体验过的 。
1375年 , 刘伯温已经64岁 , 早先他就已经患上了胃病 , 而今又感染了风寒 , 一时之间病重不起 , 甚至不能自由活动 。 刘伯温因此再次请求返乡 , 朱元璋准了 。 但刘伯温回乡之后 , 本来对刘伯温很冷漠的朱元璋突然觉得不对劲 , 怎么就一下病成这样了呢?
文章图片
处于对刘伯温才能的忌惮 , 朱元璋带人亲自星夜驱驰 , 迅速赶到了刘伯温老家青田县 。 刘伯温早已料到朱元璋不会放心自己 , 而进入青田县必然要经过一个庙宇 , 于是刘伯温就让后人在庙里写上了一首诗 。
朱元璋早年在庙里当过和尚 , 经过此庙的时候 , 只觉此庙神异非常 , 想想也不差这点时间 , 就进入了庙中一观究竟 。 结果就看到了刘伯温写的诗 , 诗为:
大千世界正茫茫 , 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 , 得道多助失道亡!
文章图片
朱元璋一看后面两句 , 忽而想到古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话 , 再看这诗只觉很有道理 , 不该对一个已经重病不起的开国功臣如此猜忌甚至还动杀心 , 于是朱元璋就折返回京 , 而刘伯温也算是化险为夷 。
可惜此时的刘伯温之病情已入膏肓 , 刘伯温算到自己时日无多 , 只是在这些时间里写下了一些治世警言 , 让自己的儿子在死后交于朱元璋 。 交代完后事之后 , 刘伯温就离开了人世 。
稿源:(历史维鉴)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25086.html
标题:朱元璋诛杀功臣,刘伯温用一首诗保全性命,现在此诗很多人都能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