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是个“永远的谎言”( 二 )


李先生讲的故事
60多岁的李先生 , 自称是各大拍卖会展上的常客 。 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和预展 , 他几乎场场不落 , 为的是“练眼”和“欣赏” 。 而有着10年藏龄的他 , 却从来不从大拍卖公司买东西 , 小的拍卖行则是他“捡漏”的地方 。 他说 , 别人拍天价画那是“掐尖” , 而他属于“扫尾” 。 虽然老在小拍卖行买进 , 但他表示不能老看那儿的东西 , 要不“审美取向就被拉低了” 。
李先生玩收藏已经10年 , 是个典型的藏家 , 10年来从未卖出过一件作品 , 而他的收藏目的虽然简单却收益不菲 , “我就是喜欢 , 并非投资行为 。 10年前买贵了的 , 现在10倍的收益没问题 , 个别的甚至有100倍以上 。 ”
那他买不买当代艺术品呢?李先生明确表示 , 当代艺术品价格虚高 , 他不想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 他对采访人员讲了他了解的“天价做局”:“一些有点风格的年轻艺术家在刚毕业时 , 就被某些外国机构包了 。 比如每年我给你10万块钱 , 你给我20张画 , 可能这样包个5年 , 然后我到国际上去宣传你 , 再然后在拍卖会上交个手续费 , 让我的亲戚或马仔去买 。 ”采访人员问操作此事的是国际机构吗?李先生对此表示肯定 , “主要是国际机构 。 实际这一二十年 , 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国际机构在操纵 。 所以别看拍了500万、上千万 , 其实画家并没有拿到那么多钱 。 ”

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是个“永远的谎言”
文章图片
一个真实的天价谎言共同体
其实“天价做局”早已不是一个秘密 , 但为什么却没有人真正站出来破这个“局”呢?朱其说 , 最直接的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了 , 他也并不想破这个局 , 因为他还想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下一个买家呢 。
而作为这个局中的艺术家 , 虽然并未拿到天价回报 , 其实也是愿意维护这个“局中局”的 , 因为天价也让他们受益良多 。 “天价会使画家获得一个价格舆论 , 也会加强他的社会知名度 , 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 ”朱其表示 , 正因为如此 , 所以当代艺术圈其实是集体无意识地制造着一个“价格谎言共同体” 。

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是个“永远的谎言”
文章图片
“每一个艺术家都在主动露富 , 告诉你我最近卖了50万 , 或者最近有人准备买我100万的画 。 如果你信以为真 , 再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 , 你就等于加入了这个共同体 。 ”“因为每个人卖了25万说自己卖了50万 , 卖了50万说自己卖了100万 。 这样不断说给周围的朋友听 , 朋友再传给朋友 , 就造成这个人的作品现在卖得很火的江湖传闻 。 时间长了 , 经过很多人的所谓口碑 , 某一个艺术投资人或画廊老板便可能信以为真 , 跑来投资这个画家了 。 ”朱其说 。

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是个“永远的谎言”
文章图片
更可怕的是 , “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 , 拍卖天价成为了真正的学术‘权威’ , 谁的作品成了天价明星 , 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 。 ”而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也相信 , 只要找到了资本支持 , 挣到了钱 , 其他一切就不难搞定 。 “批评家可以花钱雇人写文章 , 学术杂志可以花钱买版面 , 拍卖会可以找老板做局 , 只要江湖上传说你挣了几百万或者几千万 , 你就是一个人物了 , 别人马上会对你刮目相看 , 不管你画得多么差 。 ”朱其说 。

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是个“永远的谎言”
文章图片
一个可笑的例子是 , 一个拍卖天价出现后 , 一些三四流画家和某些年轻画家开始大量模仿 , 有些甚至把近年市场流行的绘画符号全招呼上 , 于是就出现了扎堆一张画的乱象 。
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是个“永远的谎言”】“其实现在的艺术品市场 , 也是一个资本运作的所在 , 艺术品和发行的债券没区别 , 艺术品也不再专属于收藏 , 而是以艺术品为载体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游戏 。 ”朱其说 , 和炒金炒股一样 , 大家在意的并不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 , 而是金融游戏标的物的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