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明朝的辽东人对满清更加亲近?
文章插图
明朝的辽东是一个在当时与后世都备受争议的地方。当地人在明清战争中的表现,让同时代的明朝官员痛心,也让后世的明粉皇汉们气的跳脚。
因为那些有战斗力的辽东汉军,都是站在满洲一边服役的。而留在明朝阵营的辽东军户,则在战斗中表现差劲,丝毫不如从内地调派的南方士兵。
文章插图
曾经略辽东的名臣熊廷弼这么吐槽过与他同时代的辽东汉人:丈夫被鞑子杀死,妇人没有半滴眼泪。但要是丈夫被官府征兵带走,就会而痛哭流涕。
或许文人出身的熊经略用词略有夸张,但这种情况也很好地体现了辽东本地人对明朝官府的厌恶。这种憎恨甚至超过了可能随时来对杀戮他们的满洲人。为了解决这个让士大夫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熊廷弼拍脑袋给出了自圆其说的答案:汉人移民和当地土著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了,导致生活习惯与文化认同接近,反而对同种同文的关内人排斥无比。
文章插图
古人的眼光难免流于表象,却也道出了部分真相。辽东汉人和满洲人的确存在互相影响的现象。
明朝在设置辽东的各卫所时,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行政机构布置。当时在法理上,辽东地区的司法、行政全部是由海对面的山东省管理。这种隔海相望的情况,难免造成信息传播的滞后。再加上东北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让必须严格进行务农生产的军户,生活困苦。
文章插图
这让辽东的军户成为了虽有军事份地,却还要依赖朝廷提供生活物资的尴尬群体。由于明朝军政结构的典型性低效,朝廷的接济往往很难被落实到基层。很多汉人军户借着管理上的漏洞,纷纷逃往明朝的辖区之外,形成了独立的村寨。为了生存,他们就必须通过与女真人贸易获得生活物资。
也是因为辽东地区气候寒冷,当时的粮食生产只能确保每年种植一季。汉人流民根本无法像关内人那样纯粹靠农业过活。学习女真人的狩猎、采集和捕鱼技术,就是必要的生存技能。久而久之,这些汉人的定居点就逐步变得和女真人的城寨类似。但熊廷弼再不喜欢他们,也得承认他们是明朝最好的骑兵兵源。能用来对付满洲的,基本就是这些朝廷最不待见的编外汉人。
文章插图
但在此背景下,这类人也有了很多不同于编户齐民同胞的特质。先辈遭遇的缘故使他们特别厌恶权威的压迫,对于依然喜欢指手画脚的文官士大夫有抵触情绪。读管了孔孟圣贤书的士大夫,也鄙视这类人没有太强的家国情怀。
- 儿子|历史揭秘:看看武则天和慈禧的儿子是什么样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兵权|李世民登基后,为何会放过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杀了就坏事了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成君|许平君和霍成君死后,汉宣帝为何选一个不好看又克夫的人为后
- 张灵甫|张灵甫牺牲后,19岁的妻子远赴美国,60年后登上孟良崮,留下4字
- 能观叶能赏花的植物,看上去普通,养一盆月月有花赏
- 三星堆|三星堆来自外星?假的!看完这几件文物就知道和中原关系多深!
- 刘备临终的时候嘱咐了一段话,为何重用叛徒魏延,却不愿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