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之战:大东亚第一要塞和欧洲三流舰队的旷世对决( 二 )


义律尽管向他的堂兄一再提议率先虎门炮台要塞群和广州雪耻 , 但受限于英国本土方面要他们在中国北方作战的指令 , 两位全权公使只好在6月30日北上 , 并于7月5日占领长江出海口附近的舟山群岛和定海城 。 毫无准备的清军被打得措手不及 , 定海知县姚怀祥投水而死 。 在珠江虎门方面 , 英军暂时只停留了4艘舰艇 , 封锁进入经虎门进入广州的航道 。
绮善和义律经历一个多月的谈判无果后 , 英军方才制定进攻虎门要塞威胁广州的作战计划 。 1841年1月5日 , 停泊在虎门外海的英国舰队升起了红旗 , 宣布开战 。 此时虎门外海上有海军14艘战舰446门大炮 , 武装轮船4艘载有重炮4门 , 运输船若干;陆军有马德拉斯土著步兵37团 , 皇家步兵第18、26、29团各一部 , 连同工兵和炮兵共计2000人 。 这样一支舰队就其实力而言 , 在欧洲不过三流水平 , 连美国都无法震慑 。 清朝有四万万人民有百万大军战舰千艘 , 真的会不敌这样一小撮蛮夷吗?
3·“名副其实”的东亚第一要塞
虎门位于珠江入海口 , 外濒伶仃洋 , 内连狮子洋 , 洋船从虎门西溯50里便可驶抵广东省省城广州 。 虎门有小岛若干 , 江心有大岛大虎山岛 , 虎门因此得名 。 虎门沙角和武山之间另有一条水道名三门口 , 入该水道绕武山向东北航行数里便有小镇太平 , 再向东北行数百米可到达虎门寨 。
虎门作为广州的第一门户 , 自1834年起就先后有关天培、林则徐、卢坤等人在此地苦心经营 , 在总设计师水师提督关天培的指导下 , 虎门打造了一座在火力和规模上可以堪称当时东亚第一的要塞 。 共有13座炮台支撑起了虎门要塞的防御体系 , 炮台建址大多依山傍水形势险要 , 每一座炮台都是一座单独防守的城堡 , 内有炮洞、营房、官厅、演武场、火药局、神庙等建筑、外围用围墙和壕沟覆盖 。 建筑材质主要为传统的砖石 , 部分为当时最先进的三合土 。 大清帝国在各炮台内外部署了兵丁共8000余人、500斤以上火炮近500多门 , 海上林则徐则部署大号米艇、红单船、拖风船等60多艘战船有兵勇1000人 。
水师提督关天培不仅设计了虎门要塞 , 也为虎门要塞制定了海陆协同作战计划 。 根据关天培的作战计划 , 虎门要塞设置了三条防线 。 第一条防线是濒临伶仃洋的大角、沙角炮台 , 第二条防线以横档为一线加固横档和镇远两炮台、最后一条防线是江心虎门大岛的大虎炮台(靖远炮台) 。 舟师作为辅助力量 , 负责支援各炮台并骚扰迟滞英舰 。 关天培对自己的要塞和作战计划很有信心 , 自己亲自坐镇靖远炮台指挥战斗 。
作为凝聚数千年来中国军事工程学精华的结晶 , 虎门要塞其火力之猛、城池之坚、规模之大不仅远超前代 , 就是放眼当时整个东亚也无出其右 。 纵然如此 , 英国人还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虎门要塞的7大缺点:
A·炮台台身为砖石结构 , 一经炮击砖石横飞 , 杀伤威力尤甚于炮弹直接命中的伤害 。
B·上层建筑裸露无顶盖工事 , 桅杆上或山上的英军可以居高临下将炮台内部一览无遗 。
C·炮台建址过高或过低 , 存在大量射击盲点 。
D·炮台设置只顾拦江阻海并无纵深防御 , 炮台侧面和后方除一道墙几无防御 。
E·各炮台之间间距过大 , 难以互相依托支援 , 又受限于射程有限 , 一但水道或陆路被切断便成孤岛一座 。
F·清朝炮台炮眼要么开口过大要么开口过小 , 过小影响射击界面 , 过大则容易遭受攻击 。
G·舟师无用 。 部署虎门的清朝舟师大多为数百吨的小船 , 船体无法承受得起重型大炮发射时的后座力 , 各船所载的火炮大多为2、3千斤以下不能毁损英舰船壳 , 火船战术则根本不值一提 。
4·大角、沙角之战
1月7日上午8日 , 复仇女神号等4艘武装轮船以及其他小型运输船将1419名英国陆军运输到穿鼻湾登陆 , 该登陆点距离不过第一重门户的沙角炮台不过数里 , 但清军此处并不设防 , 英军设想中的滩头激战并未出现 。 登陆后 , 英军携带3门轻型加农炮火速朝沙角炮台背后的山上进攻 。
沙角炮台的清军对登陆的英军毫不知情 , 他们集中精力和正面驶来的四艘英国小型战舰打了不亦乐乎 。 这四艘战舰最大者不过载炮28门 , 小的载炮唯有10数门 , 在欧洲海战上都不配进入战斗序列 。 但它们船上装载的18磅炮和32磅炮以及让沙角炮台疲于应付 , 尤其是英舰炮手从桅杆上发射回旋炮居高临下地点燃了炮台内的木制建筑 , 清军不得不忍受烈焰和浓烟的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