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

斩首 , 顾名思义 , 即砍断脖子 , 将头和躯干分离开来 。 由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 具有不可再生性 , 故而死刑是刑法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 , 和其他极刑比起来 , 斩首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死刑 。

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
文章图片
近些年来 , 古装剧掀起了阵阵热潮 , 相信不少朋友都曾见过关于斩首的情节 , 只见形容憔悴的犯人们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 , 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 , 身强体壮的刽子手便喝下一口烈酒 , 喷向锋利的大刀 , 接着便准备手起刀落 , 结束眼前人的性命 。

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
文章图片
眼看着刀就要碰到脖子了 , 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马蹄声 , 接着便是一声“刀下留人”!而刽子手们一旦听到这4个字 , 必定会乖乖停手 , 那么问题来了 , 古代若是真出现这样的情况 , 刽子手也会停手吗?他们就不怕误了时辰 , 被皇帝怪罪?别急 , 咱接着看 。
诚如上文中所言 , 人的生命具有不可再生性 , 所以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 , 古人也很清楚这一点 , 所以早在秦汉时期 , 便开设了“死刑复奏制度” , 即对囚犯执行死刑前 , 必须将案件呈报给皇帝 , 由他亲自批准执行死刑判决 。

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
文章图片
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当然了 , 皇帝日理万机 , 有很多事情忙 , 不可能所有案子都一一了解、查看并裁决 , 于是乎魏晋南北朝时期 , 进一步完善了死刑复核制度 。
《魏书》上书:当死者 , 部案奏闻 。 以死不可复生 , 俱监官不能评 , 狱成皆呈 , 帝亲临问 , 无异辞怨言乃绝之 , 诸州国之大辟 , 皆先速报 , 乃施行 。
而唐朝时更是出现了“三司推事” , 即每逢大案 , 就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共同审理 , 称为“三司推事” , 经过众大臣们重重审查后 , 才把案子呈给皇帝 , 皇帝基本上看一看签个字就行了 , 如此便大大减轻了他的压力 。

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
文章图片
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 , 宋朝在法律上也做得非常细致 , 宋太祖更是颁布了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 , 除《宋刑统》外 , 还有编、条法事类、断例、指挥、申明、看详 , 一系列严格、完善的法律制度 , 有效保障了社会体系的运转 。
而大宋的法律中 , 便有着这样一条规定:
凡死囚临刑叫冤者 , 再勘问陈奏 。

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
文章图片
即临刑前 , 只要有人觉得案情尚有模糊的地方 , 因冤枉而叫屈的话 , 衙门就必须重新复审案件 。 这就是为什么刽子手一旦听到“刀下留人”就必须乖乖停手的直接原因 , 毕竟那13个字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 他哪里敢违旨不尊 。
不得不说 , 宋代法律的种种规定十分人性化 , 也给了地位相对低下的平民百姓一个相对公平的法律环境 , 根据史料显示 , 宋孝宗淳熙年间 , 便有民妇梁氏 , 被判斩首后喊冤近10次 , 最后此案前后审理了9年之久 , 最终梁氏免于一死 。

为啥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乖乖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不敢
文章图片
当然了 , 也不是每个人都敢随便喊出“刀下留人” , 毕竟若是案子并无冤情 , 喊冤者就得承担法律责任 , 谁也不会随便去冒这个险 。
参考资料:《宋刑统》《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