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家长不同的回答,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二 )


因为在训斥儿子之前 , 我刚跟朋友通完电话 。
她抱怨她家儿子生活习惯不好 , 人瘦 , 个子也不够高 , 最近视力还查出了问题……说实话 , 我也跟着上火了 。
规定孩子9点一定要上床睡觉 , 这是我的“规矩” 。
在我的逻辑里:如果孩子睡不够 , 就会影响长高 , 影响大脑发育 , 影响身体素质 , 所以孩子“必须”“应该”“不得不”在9点钟完成洗漱的动作……
一旦孩子没能卡着点去切换行动 , 我就会因为想象中那些糟糕的后果而抓狂 。
说到底 , 不是孩子真的行为有问题 , 而是我自己那些“执念”困住了我自己 。
孩子晚十分钟洗漱 , 就一定会导致我想象中的那一系列问题吗?显然并不 。
相反 , 倒是我因此向孩子施加的一系列催促、训斥 , 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可能还要大一些 。
想明白这一点 , 我就变得平静起来 。
如果你家孩子本身也是慢性子 , 他们或许看上去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外一个状态的时候不够快、不够利索 , 显得有些磨蹭 。
那或许你最需要做的 , 只是在提醒过孩子以后 , 消化好自己内心的波澜 , 然后等一等 , 再等一等 。

孩子|“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家长不同的回答,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情形三:
如果孩子每次切换状态都很难
脾气倔得要命……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 , 就是你的孩子每次切换状态都很艰难 , 甚至很激烈 , 这种情况会比较复杂 。
比如 , 你跟孩子说 , “我们现在得要离开了/结束了……” , 孩子可能就开始耍赖:“妈妈 , 我们再玩10分钟吧 。 ”
然后10分钟完了 , 再一个10分钟 。
10分钟完了再10分钟 , 你若真要强行带走孩子 , 孩子便撒泼打滚给你看 。
我身边一个妈妈就养有这么一个“熊孩子” 。
她说 , 每次带孩子出去玩 , 就很难再把他带回家 。
不管是去游乐场 , 还是去朋友家做客 , 都特别难带回家 , 好说歹说都不行!
首先得要肯定 , 这个孩子他的自我意识很强 。
当他的需要和外界提供的环境不那么一致的时候 , 他就会说“不要” 。
国外有项研究甚至发现 , 比起乖巧听话的孩子 , 这种脾气特别倔的小孩长大后取得成功的几率更高 。
如果我们特别粗暴地对待这种孩子 , 反倒会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 , 导致孩子自卑或过度逆反;
反之 , 如果我们一味妥协 , 干脆听之任之 , 孩子也可能形成嚣张跋扈的性格 , 以后容易遭遇人际关系上的困难 。

孩子|“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家长不同的回答,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那该怎么应对更合适呢?
比如这个案例中妈妈所提到的这种情况 , 孩子不可能一直都在游乐场玩、不回家吧;或者孩子去了别人家做客 , 不可能一直赖人家家里不走吧 。
这个时候 , 就涉及到父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技巧问题了 。
我也见过身边的孩子 , 一到外头玩就不愿离开的情形 。
比如有个小朋友到我家做客 , 时间到了该回家了 。
那这个妈妈就跟孩子商量 , “我们现在回家好不好呀” 。 孩子不愿意 , 要求再玩会儿 , 妈妈就妥协了 。
等了一会儿 , 又跟孩子好言好语劝导 , 可是孩子仍然不听话 。
这个时候妈妈恼了 , 就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 。
这个妈妈的处理方式很有代表性 , 我们看到 , 这个妈妈似乎不太擅长去做那个拍板的人 。
更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你可以民主地去跟孩子约好 , 玩多久回去 。
并且时间快到的时候 , 提前提醒孩子 , 好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时间 。
但是时间到了 , 就别再去问孩子 , “我们现在回去好不好了 。 ”
也不需要去跟孩子解释什么 , 或者奢望孩子能心甘情愿地配合我们 。
我们只需要温和但是坚定地告诉孩子:“10分钟到了 , 我们现在该走了 。 ”
这个时候 , 一些孩子会不乐意 , 一些孩子甚至会大哭 。
我们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成是“故意说话不算话”呀 , “刻意跟我们对着干”呀、“不懂事”呀之类 。
哭闹只是孩子处理他们自己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已 。
所以 , 我们坚持我们的原则 , 但是理解孩子释放情绪的需要 。
比如 , 我的孩子哭 , 我就去抱住他 , 不批评他不该哭 , 就允许他哭 。
就在他的哭声中 , 带着他跟邻居说拜拜 , 这样简单干脆地去处理 , 就很好 , 也很有效 。
这里我想特别指出一点 ,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