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吗?还真是

现在的人如果遇到同姓的人 , 往往会多说一句:原来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啊!虽然是一句玩笑话 , 但的确是有道理的 ,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三卷有一篇文章叫做《赵正书》 , 这篇西汉出土的竹简文书中称呼秦始皇嬴政为赵正 , 正通政 , 其实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嬴姓 , 实际上少有人知道秦始皇也是赵氏 。
先秦时期的古人有姓也有氏 , 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姓表示一个部族的代号 , 表示着祖先及及出处 , 氏则是部族中各分支家族的代号 , 表示着子孙后代 , 一个部族一般只有一个姓 , 但可以有很多个氏 , 这是原始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习俗 , 以姓区别血亲部族关系 , 以氏区别分支脉系 。

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吗?还真是
文章图片
中华姓氏树
举个例子 , 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有25个儿子 , 黄帝本人最早的姓是公孙 , 后来改姬姓 , 轩辕氏 , 也称有熊氏 , 黄帝有14个儿子被分封在各地 , 被赐予12个姓 , 分别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 比如封在祁地 , 就被赐姓为祁 , 就等于另立门户 , 成立一个新的部族 , 所以黄帝一个姓就演变出12个姓 , 然后再继续演变下去 。
其他没有分封的儿子 , 或者赐姓为姬的儿子 , 仍然是黄帝的部族 , 然后用不同的氏来区分这些儿子的代号 , 后世的尧、舜、禹及夏、商、周三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 , 所以衍生了上千个姓和氏 , 成为了后来的炎黄子孙 , 如果不用姓和氏来区份 , 是很难弄得清楚祖先和子孙后代的关系 。

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吗?还真是
文章图片
炎黄子孙
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也有类似的关系 , 先说秦国 。
秦国祖先也是黄帝的后代 , 是出自黄帝之子昌意的儿子颛顼 , 颛顼也是五帝之一 , 号高阳氏 , 颛顼有个子孙后代叫女脩 , 妇脩生了大业 , 大业娶了少典部落的女儿 , 名叫女华 , 生了大费 , 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 被舜赏赐了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 , 同时赏赐给大费一个姚姓的美女为妻 , 大费也叫柏翳 , 同时舜赐大费嬴姓 , 大费就被称为嬴姓的始祖 , 成立了一支新的部族 。
大费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大廉 , 号鸟俗氏;次子若木 , 号费氏 。 费氏有一个玄孙叫费昌 , 费昌为商汤驾车 , 参与了讨伐夏桀 , 而大廉有两个玄孙分别叫孟戏、中衍 , 孟戏和中衍还为商王太戊驾过车 , 中衍的后代也都是辅佐商朝的 , 很多都有功劳成为诸侯 。
中衍有个玄孙叫中潏 , 中潏有个儿子叫蜚廉 , 蜚廉生有两个儿子 , 分别是:恶来和季胜 , 蜚廉父子都是辅佐商纣王的 , 恶来力气很大 , 勇猛善战 , 并且忠于商纣王 ,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 , 恶来被杀死 , 商朝也随之灭亡 , 历史进入周朝 。

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吗?还真是
文章图片
嬴姓
恶来被杀后 , 他有个儿子活了下来 , 名叫女防 , 女防生了个儿子叫旁皋 , 旁皋生了个儿子叫太几 , 太几生了个儿子叫大骆 , 大骆有个儿子叫非子 , 非子善于养马和其它牲口 , 后来非子帮周孝王养马 , 周孝王就让非子做了大骆的继承人 , 也许非子不是嫡长子吧 , 但因为他养马有功 , 周孝王喜欢 , 所以让他做了大骆的继承人 , 非子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 。
申侯的祖先也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大骆的祖先中潏 , 所以请求周孝王分封非子 , 于是周孝王分封了一块地给非子 , 这块地就是秦地 , 是秦国最早的封地 , 而非子就号称秦嬴 , 这就是秦国的立国祖先 , 非子并不是诸侯 , 在当时只算是附庸 , 秦国真正成为诸侯国是在秦襄公时期 , 因为护卫周平王有功 , 而被封为诸侯 , 而秦襄公就是非子的五世孙 。
所以秦国祖先的世系是这样的:
黄帝→昌意→颛顼→女脩→大业→大费→大廉→中衍→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 。

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吗?还真是
文章图片
赵氏
再来说赵国 , 前面说道大费是嬴姓的始祖 , 这既是秦国始祖 , 也是赵国始祖 , 但是赵国这一系与秦国的分支是从商末时期的蜚廉之子开始的 , 前面说道蜚廉有两个儿子 , 长子恶来就是秦国的祖先 , 而次子季胜就赵国祖先 , 所以说赵国 , 就是从季胜开始说的 。
《史记赵世家》:赵氏之先 , 与秦共祖 。 至中衍 , 为帝大戊御 。 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 , 而命其一子曰恶来 , 事纣 , 为周所杀 , 其後为秦 。 恶来弟曰季胜 , 其後为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