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十到十二世纪女真与党项的“髡发”习俗( 二 )
文章图片
木版画上的西夏武士
同元昊一般采用行政手段推行髡发的 , 还有金的“剃发令” 。 其立意缘由则是出于对汉文化的警惕之心和对汉人忠诚的考验 , 亦方便女真统治者在战争状态下划分宋金阵营 , 区分敌我 。 早在天会四年(1126年) , 金政权即下令所征服地区的汉人“宜同风俗 , 亦仰削去头发 , 短巾左衽 。 敢有违犯 , 即是犹怀旧国 , 当正典刑 , 不得错失”[11] , 天会七年 , 又下令“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杀之”[12] , 《德安守御录》记载:“建炎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有北来一项群贼数万人 , 称是单州团练使、郢州钤辖孔彦舟 , 在黄州麻城县作过 。 至三年正月初七日 , 贼至黄州 , 皆剃头辫发 , 作金人装束 。 ”[13]
文章图片
按建炎三年 , 距离孔彦舟叛走伪齐、投降金朝尚有四年之久 , 这时其流寇部队采用女真发式 , 可能是出于借金人之名威吓南宋军 , 方便其南下劫掠的军事目的 , 这是金国影响力的绝好体现 。 再加上金国境内实行的诸如“剃发令”一类的行政措施 , 其风俗文化对其他北方民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 到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为止 , 剃发令一直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 剃发令中 , 不仅要求汉人剃发 , 并且要“如式” , 说明女真人的髡发与契丹发型多样的髡发不同 , 具有一定范式 。 到金末 , “今诸人衽发皆从本朝之制”[14] , 说明女真式的既髡且辫发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流传 。
综上所述 , 十到十二世纪 , 以女真、西夏为代表的各民族髡发发式的形成 , 有民族性因素 , 还有政治性因素 。 发型发式作为传统社会中“风俗”的重要部分 , 推动其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 , 值得今日史家深入研究 。
注释:
[1]弗雷泽:《金枝》 , 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 ,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1987年 , 第346页
[2]军机档 , 403024233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转引自吴美凤:《“顶上风云”:满人髡发源起》 , 《满语研究》 , 2013年2期 , 第65页 。
[3]《三朝北盟会编》卷3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 第17页
[4]曾巩《隆平集》卷十二 。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5 , 景祐元年十月丁卯条 , 中华书局 , 1993年 , 第2705页 。
[6]汤开建:《西夏秃发考》 , 《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
[7]详见吴天墀:《西夏史稿》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80年 , 第30页;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8年 , 第53-54页 。
[8]详见李志敏:《索头为既辫且髡发式说辨误》 , 《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景永时:《关于西夏秃发令及发式问题》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
[9]《宋史》卷485 , 《夏国传》 , 中华书局 , 1985 , 第13995页 。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2 , 元符二年七日丙午条 , 中华书局 , 1993年 , 第12187页 。
[11]李庆善整理:《大金吊伐录校补》 , 北京:中华书局 , 2001年 , 第306页 。
[12]崔文印:《大金国志校证》 , 北京:中华书局 , 1986年 , 第84页 。
[13]《守城录》卷4 , (宋)陈规、汤璹《德安守御录》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6年 。
【略论十到十二世纪女真与党项的“髡发”习俗】[14]《金史》卷35 , 《礼志八》 , 中华书局 , 1975年 , 第828页 。
- 雍正王朝:十四爷大闹灵堂,雍正用一招轻松化解,尽显帝王心术
- 官员宿娼,如果犯到朱元璋手里,会是什么惨痛下场?
- 体重|杨贵妃到底有多胖?迷得唐玄宗不能自拔
- 老十二未夺嫡对雍正也没威胁,雍正为何欺负他,胤陶,看我老实
- 将士|将军带兵打仗,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后,为何赶忙下令撤退
- 正说大龄皇后刘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二婚女也有春天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霜冻预警!浙江山区将冷到发白,茶叶要减产?权威预报:逼近0度
- 王一博|王一博 没想到出去一趟回来还要粘头套
- 乾隆通宝大样背满文宝台35万,折十大钱背满文宝巩试铸样币1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