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二十七)桓温(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当走上其巅峰之后,都将不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王朝如大唐,人物如曹操、桓温,都是如此。对于曹操而言,平荆州就是他军事生涯的顶点,而他不仅没有收手,还立刻发动了对江东和刘备的战争,最后在赤壁一败涂地。自此以后,曹操的军事生涯乏善可陈,再不复往日的辉煌。
国家|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文章插图
>而桓温也是如此,两次无果而终的北伐就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顶峰。先克长安,再复洛阳,拜谒晋朝皇陵,并且还安排了守陵的县令,这就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不一定是桓温没能力,没守住两京的责任并不全在他,甚至可以说他都不用负责。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东晋朝廷根本不支持他北伐。这当然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毕竟当时的南方经济还远不如北方,无力支持大军劳师远征。而就算经济足够支撑,晋朝朝廷也很难对桓温北伐予以全力支持,原因很简单——功劳都是你的,皇位是不是就该换人了?
国家|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欺负孤儿寡母、靠政变上台的王朝,对权臣的恐惧是镌刻在它DNA里的东西。因此,东晋朝廷不仅在桓温北伐的后勤补给上故意拖沓,还断然拒绝了桓温要求其迁都洛阳的要求,甚至就连桓温屯田河南的建议也予以否定!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桓温硬着头皮发动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北伐和前两次一样,先挖运河再运兵,前期在于前燕的战争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结果不久就遭遇大旱,运河堰塞,桓温军被迫上岸徒步作战,被前燕军打得大败,一战损失了三万人,北伐也只好草草收场。
国家|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文章插图
自己的土地和人民都不要,那就别怪别人有想法了。而此时的桓温,也逐渐展现出他想要比肩曹操和司马懿父子的志向了。桓温的发色都是紫色的,因此年轻时就有人把他比作孙仲谋,他也相当引以为荣;而当他年岁大了以后,却又常常自比魏武、晋宣,还在路过王敦的坟头的时候高声说“可人,可人!”其不臣之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国家|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文章插图
历代史书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基本都认为这是桓温在打了败仗以后想要通过政治安排找补回来,对此评价也不高。然而我却认为,这只是桓温想要营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以方便自己开展北伐工作而已。因为翻遍史书,即使是对桓温不友好的史料,也都承认桓温“性简朴”,而且对朝廷授予他的财物基本也都是能推就推,家中没蓄积多少私财。这样的人,不像是贪图高官厚禄的人,而从他要求的待遇来看,也不像是要篡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