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底气是什么?错失一次良机,惨败也无风险

夷陵之战是蜀汉的痛 , 更是刘备生前的一次巨大失败 , 但是围绕夷陵之战的开始 , 探讨刘备的行动是否正确 , 却有着两极分化的观点 。 其中一类是认为刘备过于冲动 , 在最不恰当的时候选择了进攻东吴 , 没能听赵云和诸葛亮的劝告;但相反的观点则是认为刘备此时伐吴是最恰当的机会 , 也是最适合的机会 。 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更贴近事实的呢?权以为刘备的夷陵之战选择并无错误 , 唯一错误的则是在战役上的失败 , 甚至是惨败 , 这一点错失了大好机会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底气是什么?错失一次良机,惨败也无风险
文章图片
夷陵之战
那么刘备的失败错失了什么机会呢?
先来回顾一下夷陵之战的开始 , 三国的鼎力之所以精彩 , 是因为任何一方的行动都会引发另外两方的行动 , 而且这其中包含了合作、欺骗 , 所以结局总是能意想不到 。 而事实上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 , 丝毫没有担心曹魏方面 , 这是因为什么呢?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底气是什么?错失一次良机,惨败也无风险
文章图片
曹丕
其实相比起刘备 , 孙权的危机更大 。 曹魏的军事部署主要有着六个部分 , 其中夏侯尚坐镇荆州地区 , 曹休在合肥地区 , 张良则是在汝南地区 。 可见其中大部分的部署都是沿着长江一线 , 防止孙权的军事部署 , 相反针对蜀汉的军事部署 , 只有曹真一路 。 从地理位置上看 , 曹魏想要趁着刘备行动偷袭蜀汉 , 难度较大 , 而且军事调动是五路军队向西迁徙 , 不但路途遥远 , 而且行动粮草耗费严重 , 远不如进攻东吴来的痛快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底气是什么?错失一次良机,惨败也无风险
文章图片
孙权
这一点孙权也不是不明白 , 所以是一个劲地和曹丕言和 , 不惜是向曹丕称臣 。 但三国的精彩就在于揣着明白装糊涂 , 两家的和议不过是暂时的 , 这一点就是孙权的使者都毫无顾忌地承认 , 正所谓是“据三州虎视于天下 , 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 , 是其略也 。 ”不但是直接说孙权的目的是虎视天下 , 而且就连这一次和议还是孙权的策略的说法也直言不讳 。 所以才能够整体的战役上看 , 刘备是不吃亏的 。
风险的可控
另外刘备讨伐东吴的最大好处是 , 即使失败也不会造成连锁反应 , 至少不会土崩瓦解 。 事实上刘备在夷陵战败之后 , 虽然经历了很漫长的恢复期 , 但却一直都保住了蜀汉命脉 。 比如在夷陵之战结束之后 , 有人提出了要乘胜追击征讨蜀汉 , 可陆逊却认为是“曹丕大合士众 。 外托助国讨备 , 内实有奸心 , 谨决计辄还” , 也就是说深入蜀汉的后果是曹丕肆无忌惮地打击 , 这么一来也就得不偿失 。 所以这一次战争完全是东吴的走钢丝 , 处于两面险境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底气是什么?错失一次良机,惨败也无风险
文章图片
刘备战败
而且事实是就算刘备败走白帝城 , 还是能用声色来要挟东吴一波 , 可见刘备弥留之际还不忘了要统一的大业 。 在刘备夷陵战败之后 , 仅仅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曹丕就集结了大军南下讨伐东吴 , 此时的东吴刚经历夷陵之战 , 转而又要面对曹魏 , 可以说是疲劳交困 。 这时候的刘备则是书信一封送往陆逊 , 其内容是“贼今已在江陵 , 吾将复东 , 将军谓其能然不?” , 意思很简单 , 就是现在曹军都已经到了江陵 , 我也打算再一次东进 , 将军认为如何?
刘备相当直白的威胁 , 之所以这么有底气 , 也是因为了解东吴的处境 。 但可惜此时的刘备是没了牙的老虎 , 叫声大但却没有真正的东进之力 。 所以说刘备的可惜就是可惜在这里 , 原本夷陵之战没有惨败 , 即使是失败也还是有机会要挟东吴 , 换来荆州的部分领土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底气是什么?错失一次良机,惨败也无风险】伐吴的理由
从战争优势上看了刘备东伐的原因 , 那么刘备东伐的目的是否正确呢?这也是不言而喻的答案 , 刘备失去了荆州 , 就相当于是隆中对计划的流产 , 而刘备的时日无多 , 对荆州的主权有着特别的野心 。 而且从时机上看刘备也是占据了优势的 , 而不是想当然 。 在夷陵之战前刘备经历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 夺取益州的胜利 , 汉中之战的胜利 , 襄樊之战的威震华夏 , 可想刘备军威正盛 。 而且关羽之死是讨伐东吴的最关键理由 , 也是正当理由 , 所以这时候才是刘备最佳的讨伐时机 。 何况刘备此时并未想要一口气吞下江东 , 而是战江东 , 筹码换荆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