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冷血宰相,幼女夭折后,写下一首催泪诗,愿你永远也不要读懂

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 , 张翠山自刎是其中的经典片段 。
张三丰心如刀割 , 又自责救不了张无忌 , 脸上老泪纵横 , 双手抱着无忌 , 望着张翠山的尸身 , 说道:“翠山 , 翠山 , 你拜我为师 , 临去时重托于我 , 可是我连你的独生爱子也保不住 , 我活到一百岁有什么用?武当派名震天下又有什么用?”(《倚天屠龙记》)
张三丰视张翠山为亲子 , 当“亲子”自刎于前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张三丰的悲痛可想而知 。
在金庸创作《倚天屠龙记》的1000多年前 , 宋代冷血宰相 , 就写过一首悼女诗 , 感情真挚 , 字字锥心 , 读来潸然泪下 。

宋代冷血宰相,幼女夭折后,写下一首催泪诗,愿你永远也不要读懂
文章图片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王安石的这首《别鄞女》 。
《别鄞女》
行年三十已衰翁 , 满眼忧伤只自攻 。
今夜扁舟来诀汝 , 死生从此各西东 。
鄞【yín】女 , 是王安石在鄞县任职时所生的女儿 。
庆历二年(1042年) , 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后 , 被调到鄞县任县令 。
庆历七年(1047)四月 , 王安石得了一个女儿 , 特别聪慧 , 王安石特别钟爱这个女儿 , 以至于担心女儿早夭 。

宋代冷血宰相,幼女夭折后,写下一首催泪诗,愿你永远也不要读懂
文章图片
王安石在《鄞女墓志铭》中记载了这一段:
鄞女者 , 知鄞县事临川王某之女子也 。 庆历七年四月壬戌前日出而生 , 明年六月辛巳后日入而死 , 壬午日出葬崇法院之西北 。 吾女生 , 慧异甚 , 吾固疑其成之难也 。 噫 。
俗谚说:慧极则早夭 。
王安石的担心成了真 , 小女儿只活了十四个月 , 就夭折了 , 悲痛的王安石将她葬在鄞县 , 写了墓志铭 。
可以想见 , 在鄞县的日子里 , 小女儿带给他极大的安慰与快乐 , 而女儿的去世给王安石带来极大的打击 。

宋代冷血宰相,幼女夭折后,写下一首催泪诗,愿你永远也不要读懂
文章图片
皇祐二年(1050)年 , 王安石被调离鄞县 , 在离开之前 , 他来到女儿墓前 , 与他诀别 , 于是 , 有了这首《别鄞女》:
行年三十已衰翁 , 满眼忧伤只自攻 。
今夜扁舟来诀汝 , 死生从此各西东 。
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呀!
一天夜里 , 一个蹒跚的老翁撑着一只小舟 , 来到幼女的墓前 , 年近三十的他 , 看上去却那么衰老 , 满脸的愁容都无法形容 。
在幼女的墓前 , 他呆了许久许久 , 这是最后一次来看她了 , 他即将离开这里 , 从此 , 两个人 , 一死 , 一生 , 各自西东 。
这一幕真是锥心 。
留在鄞县 , 他还可以时常到女儿墓前诉说思念 , 可是 , 一旦离开 , 他连一个诉说思念的地方都没有了 。 他与女儿 , 是彻底的永别了 。
南宋末年诗人刘辰翁曾评价《别鄞女》:篇末惨绝 。

宋代冷血宰相,幼女夭折后,写下一首催泪诗,愿你永远也不要读懂
文章图片
在印象中 , 王安石是一个硬汉 , 是一个冷血宰相 。
列宁称他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
宋神宗时 , 王安石官至参知政事 , 相当于副宰相 。 在皇帝的授意下 , 他推行变法 , 即使阻力重重 , 却毫不畏惧 , 面对反对者 , 他统统罢黜 。
“天变不足畏 , 祖宗不足法 , 人言不足恤”可见他变法的坚决态度 。
在没有读到《别鄞女》之前 , 小七一直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冷酷、冷血的人 。 可是 , 读了《别鄞女》诗 , 才明白 , 他亦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

宋代冷血宰相,幼女夭折后,写下一首催泪诗,愿你永远也不要读懂
文章图片
鲁迅先生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 , 怜子如何不丈夫?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 , 面对工作 , 是坚强的一面 , 面对家人 , 是脆弱而深情的一面 。 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 。
但对于丧子之痛的人间惨剧 , 每个人的痛苦都是一样的 。
《倚天屠龙记》的作者金庸先生 , 也曾经历丧子之痛 。
1976年 , 金庸先生52岁 , 19岁的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杀身亡 , 对于知天命的金庸来说 , 这是一个晴天霹雳 。
1977年 , 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 , 金庸这样写道: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 , 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 , 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 , 张三丰和张翠山之间、谢逊和张无忌之间父子般的挚爱 。 然而 ,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 , 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 , 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 , 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