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之死,丁宝桢先斩后奏,为何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二 )


所以 , 另两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 安德海激起了群愤 , 不敢动他的主子 , 但一太监还是有人敢动的 。 那么 ,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大臣 , 为何是丁宝桢呢?

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之死,丁宝桢先斩后奏,为何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为何是丁宝桢诛杀安德海?
丁宝桢 , 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 , 自幼聪颖好学 , 能文能武 , 很有韬略 。 咸丰三年(1853)中进士 , 从此步入仕途 , 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 后任湖南岳州、长沙等处知府 , 又迁任山东按察史、布政使 , 再到巡抚 。
在《清史稿》中 , 对丁宝桢的评价为刚正廉洁 , 有胆有识 。 丁宝桢身材魁梧 , 气宇轩昂 , 虽是南方人 , 但颇有些“南人北相” , 很像一位山东大汉 。 他在山东为官2时 , 时刻关怀民间疾苦 , 做了许多为民造福的事情 , 尤其是把治理黄河当作政事第一要务 , 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
当然在山东 , 他做得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事莫过于诛杀安德海 。 对于安德海这种趾高气扬 , 到处索贿 , 狗仗人势 , 目无尊长的擅权太监 , 他早已有所耳闻 。 安德海自出京 , 便一路索贿 , 搞得地方鸡犬不宁 , 沿途官员不敢怠慢 , 就连直隶总督曾国藩听说后 , 也没有任何动作 。

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之死,丁宝桢先斩后奏,为何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但是丁宝桢坐不住了 , 时逢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到丁宝桢处看望弟弟福保 , 并拜谒了丁宝桢 。 二人十分投机 , 畅谈半月不倦 。 丁宝桢谈到了安德海私出京城之事 , 意在将其先斩后奏 。 薛福成建议 , 一定要严密布置 , 果断行事 。
最后 , 他们出了一套方案 , 就是著名的“前门接旨 , 后门斩首” 。 等到安德海进入山东境内 , 便一面以太监不能单独出京为由的家法 , 快马加鞭连夜上奏与慈禧有矛盾的慈安太后 , 指斥安德海无视王法、“矫旨出都” 。 一面命部下追捕安德海 , 最后在德州将其抓获 。

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之死,丁宝桢先斩后奏,为何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图为恭亲王
死到临头的安德海依然骄横狂蛮 , 气焰嚣张 。 依据慈安发来的懿旨 , 将其斩首 。 但慈禧解救安德海的懿旨也很快到了 , 丁宝桢果断决定“前门接旨 , 后门斩首” , 将安德海拉到西门外丁字街斩首 。 很快丁宝桢便因此事闻名朝野 , 曾国藩赞叹他为“豪杰士” 。
据说 , 安德海被杀后 , 还被暴尸了三日 。 在山东 , 跟随安德海一同出行的几名宦官也一同被绞死 , 即使套跑的 , 也被抓了回来 , 就地阵法 。 之后安德海的家属都被发配到了西北的军队里 。
安德海死后 , 李莲英上位 , 宦官在慈禧当政的将近50年时间 , 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 。

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之死,丁宝桢先斩后奏,为何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图为慈安
他们的结局
据说 , 慈禧得知安德海被杀后 , 愤怒异常 , 他跑到了慈安住得仁寿宫当面质问慈安 , 让东太后下不了台 , 慈安就把责任推到了恭亲王头上 。 于是 , 恭亲王也受到了慈禧的一顿斥责 。
从此之后 , 慈禧更加操心国家大事 , 担心大权落入他人之手 , 努力巩固着自己的地位 , 避免让慈安摄政 。 再之后 , 慈安突然离世了 , 人们纷纷猜测慈安的死与慈禧有关 。
西太后一直铭记安德海事件 , 同治帝驾崩后 , 她没让恭亲王的儿子继位 , 而是让醇亲王的儿子光绪坐上了金銮殿 , 这其中安德海事件也是原因之一 。

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之死,丁宝桢先斩后奏,为何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文章图片
至于丁宝桢 , 并未因此而丢官 , 反有升迁 。 做了十年山东巡抚之后 , 又升任四川总督 , 又干了十年 , 于光绪十二年(1886)逝世于成都 , 终年66岁 。 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 , 美誉“文诚” , 并准许山东、四川、贵州等为其建忠良祠 。
为何慈禧能宽容丁宝桢?归究原因 , 可能有两点 。 第一 , 丁宝桢为人刚正不阿 , 政绩卓越 , 深得民心 。 慈禧公然诛杀忠臣 , 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 这也在慈禧的考虑范围之内 。 一个太监的命毕竟不能与国事相比 。 第二 , 丁宝桢与慈安、恭亲王不同 , 前者为臣 , 是为她效力 , 是大清朝臣的名牌 。 而后者是抢夺她权力的有力竞争者 , 孰重孰轻 , 不言而喻 。
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之死,丁宝桢先斩后奏,为何他的官职不降反升?】综上所述 , 安德海之死是死有余辜 , 但这其中不乏同治、恭亲王、慈安 , 几股势力的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