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这宋徽宗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打的真是稀碎 , 完全没有战斗力 , 还是金国拐过头来把燕云十六州给扫灭了 。
1125年 , 辽国灭国 。
文章图片
按照事先的约定 , 大宋要把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 , 金国把燕云十六州给大宋 , 但是 , 这场战斗 , 大宋显然没有出任何力 , 只是当了一把啦啦队员 , 所以 , 金国只是把燕州给了北宋 。
这个时候 , 金国的獠牙露了出来 , 他们发现 , 大宋也是在是太弱了 , 完全没有他们想象的天朝上国的样子 , 既然我们能把辽国给灭了 , 那顺便也把大宋给灭了吧 。
1125年 , 刚刚扫灭辽国的金国动用两路大军开始进攻大宋 , 这时候宋徽宗慌了 , 急忙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 , 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儿子 , 现在你是皇帝了 , 我当太上皇 , 你就在这里坚守吧 , 我去南方养老了” 。
宋徽宗一路小跑跑到了镇江 。 在镇江 , 宋徽宗仍然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 他命令南方的军队停止行动 , 就地待命 , 南方的粮食不允许运送到京城开封 , 南方各地的公文不许送到开封 。
两军作战期间 , 没有粮食供给 , 这不是要亲儿子的命吗?宋徽宗就是干的出来 。 幸好 , 在主战派李纲等人的抵抗下 , 击退了金国 。 宋徽宗也被接回了开封 。
1127年 , 金国再次攻打到开封汴梁 , 宋钦宗亲自到金国军中议和 , 金国提出 , 一星期之内 , 交出金子100万锭 , 银子500万锭 。 这明显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但是 , 为了活命 , 宋徽宗还是在开封挖地三尺 , 给金国筹集金银 。
一星期后 , 大宋果然没有凑齐银两 , 金国又提出 , 如果实在没有金银 , 也可以拿女人来抵债 , 皇帝的妃嫔可以抵黄金1000锭 , 宗室的老婆可以抵500锭 , 皇族子弟的老婆可以抵200锭 , 宗室女子可以抵银子500锭 , 皇族的女子可以抵银子200锭 , 大臣的女儿可以抵银子100锭 。
你看看 , 要金银就是个幌子 , 金国人的目标就是皇城里的女人 。 这一次 , 皇城里的女人们算是遭了殃 , 统统被抓起来献给了金国人 , 包括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的皇后 , 妃嫔 , 女儿也不放过 , 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就给金国人生了两个猴崽子 。
即便献出了女人 , 宋徽宗还是难逃被俘的命运 , 和这些女人们一起被带到了金国 。 前后共押走了7批14000人 , 第一批有皇亲国戚中的男人2200人 , 女人3400人 , 达到金国后 , 女人只剩下了1900人 , 有1500人都死在了路上 。
至此 , 北宋灭亡!
沦为阶下囚 , 被金国百般侮辱 , 不以为耻 , 反以为荣
到达金国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 就成为了金国的大玩具 , 他们献俘祖庙 , 让徽钦二帝和他们的皇后赤裸上身 , 披着羊皮 , 行“牵羊礼” , 这是金国对战俘的侮辱 , 战俘要像羊一样温顺 。
为了继续在精神上羞辱宋徽宗 , 金太宗给了他一个封号 , 叫昏德公 , 宋钦宗叫重昏侯 , 这个封号 , 相当于金国的二品大员 。
宋徽宗 , 一个堂堂的大国天子 , 居然沦落成为他国取笑的对象 。 对此 , 宋徽宗坦然接受 , 他没有任何反抗 , 也没有能力去反抗 。
那1900名女子 , 在沐浴更衣后被分配给了金国的权贵 , 将军 , 王子 , 剩余的300人被分配到了浣衣院 , 包括宋徽宗的老婆 , 赵构的生母韦贤妃 , 宋钦宗的皇后朱氏不堪凌辱 , 投水自杀 。
文章图片
这个浣衣院 , 并不是要他们去洗衣服 , 而是在那里等待着被挑选 , 在那里 , 她们没有尊严可言 , 甚至还不如一件商品 , 还有自己的价值 , 而她们只是一个玩物 。
在把宋徽宗当猴耍了一圈后 , 金国把他他发配到了韩州 , 今天辽宁省昌图县附近 。 在那里 , 金国给了他45顷的土地 , 让他们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 可是你看看这一群昔日的皇族 , 哪一个是种地的料 , 恐怕连锄头他们都没见过 。
这个时期的宋徽宗 , 显然是没有心情去寻欢作乐的 , 他要为吃饱饭而发愁 。 但是 , 没多久 , 他的转机来了
这年6月 , 宋徽宗的儿子 , 康王赵构在商丘登基 , 建立南宋政权 , 一大批的抗金名将开始涌现 , 比如岳飞 , 韩世忠 。
尤其是岳飞 , 一门心思的要打到金国 , 把徽钦二帝给救回来 , 他的满江红 , 千古传诵:“靖康耻 , 犹未雪 , 臣子恨 , 何时灭” 。
在这种情况下 , 金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 他们把宋徽宗作为一个最大的政治筹码 , 想以此胁迫南宋 , 为了防止宋徽宗逃跑 , 他们把宋徽宗转移到了五国城 , 今黑龙江依兰附近 。
稿源:(历史百小生)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185647.html
标题:宋徽宗,一个被皇帝工作耽误了的文艺名家,亲手造就“靖康之变”(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