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诸葛亮北伐一直是蜀汉绕不过去的情结 , 但是北伐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 , 而这也并不能将错误归结在诸葛亮的身上 , 蜀汉穷尽竭力其实也难以做到北伐的胜利 。 所以单凭诸葛亮一人也无力回天 , 古代冷兵器战争拼的是国力 , 国力的基础就是人口 。 当时蜀汉人口不过九十四万 , 相比起曹魏的四百多万 , 不及四分之一 , 所以这限制了蜀汉所能调动的最大兵力 , 不过十万 。 可以说十万蜀汉军已经是达到了极限 , 相当于是九个人就需要供养一个士兵 , 看起来似乎差距不大 , 但对比一下汉武帝时期就明白了 。
文章图片
三国时期的蜀汉
汉武帝时期的人口峰值是六千万 , 而当时汉朝的常备军是六十万 , 相当于是一百比一的比例 , 然而就是这么大的容错空间 , 汉武帝还是背负了一个穷兵黩武的名声 。 可见有着十倍差距的诸葛亮 , 能不断发动北伐维持蜀汉权威 , 已经是非常尽力了 。
但既然蜀汉如此艰难 , 为什么诸葛亮却还是要不断北伐呢?而且北伐的成功性那么小 , 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能打开突破口呢?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从小说角度来看 , 是兴复汉室的具体表现 , 是诸葛亮忠臣形象的体现 。 为了先帝的遗愿不断尝试 , 实属千古奇谈 。 但现实情况远比小说复杂 , 人物的性格也不是单一不变的 。 回到三国这一段历史重看北伐 , 才明白诸葛亮的无奈之处 。
文章图片
诸葛亮
蜀汉建立的基础是兴复汉室 , 而刘备也是以汉室宗亲自居 , 奉曹操为国之大贼 。 而刘备之所以能迅速建立基业 , 也是源自于刘备的两层政治资源 , 其一就是身份属于刘氏一族 , 且不论是真是假 , 总而言之也没有证据能说明刘备不是 。 其二则是衣带诏事件 , 衣带诏事件当中刘备是参与了的 , 而后也是衣带诏事件的唯一幸存者 , 所以他以此为理由 , 讨伐曹操就是奉了汉献帝的命令 。 因此在隆中对当中诸葛亮就提出了看法 , 以勤王的身份讨伐 , 先割据立足 , 再等待时机北伐 。
【蜀汉人口不过九十四万,为什么诸葛亮却要不断北伐?】
文章图片
刘备
但随之而来的变化打破了这两层优势 , 刘备自诩汉室宗亲 , 却强取豪夺了益州 , 还将刘璋赶去了荆州 。 更惨的是在荆州失守之后刘璋去了东吴 , 这导致益州内部出现裂痕 , 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抗出现 。 其次汉献帝禅让皇位 , 采取的是合法而且笼络人心的手段 , 而汉室江山都不存在了 , 何来的兴复?
文章图片
刘备托孤
为了重新强调自己的权威 , 刘备采取了先称王再称帝的手段 。 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刘备的选择 , 他称王时是汉中王 , 而不是益州王 , 实际上是因为汉中是汉朝的龙兴之地 , 而且相对益州独立 , 距离长安和洛阳更为接近 , 所以刘备只有称汉中王才能规避抢夺益州的过错 。 但刘备之后的称帝略显不够明智 , 一来汉献帝不但是没有去世 , 而且还得到了曹魏的妥善保护 , 二来刘备的势力内部危机重重 , 在还没有解决之前就引发了对外矛盾 。
所以诸葛亮是在这种情况下接手蜀汉 , 前途充满荆棘 。
北伐的目的
这么看来诸葛亮从政治角度出发北伐 , 原因就是为了能缓解内部矛盾 , 将矛盾全部集中在对外战争上 。 一来能够强调蜀汉存在的意义 , 讨伐曹魏;二来则是将内部注意力转移 , 全部身心都放在对外上 。
文章图片
诸葛亮北伐路线
真实历史之中的北伐没有那么去惊心动魄 , 除了第一次北伐时期击败张郃之外 , 取得的胜利微乎其微 , 在街亭失守之后无奈退回 。 而之后的诸葛亮北伐结局都是一句话概括 , 粮尽而还 。 而有了第一次北伐之后 , 就能看懂诸葛亮为什么在军事行动上一直小心翼翼 。 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 , 就是拿下关中地区 , 目标便是长安 。 但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 , 诸葛亮却并没有采纳 。
文章图片
魏延
原因不是诸葛亮和魏延不合 , 相反两人几乎是蜀汉的支柱 , 而且在北伐时诸葛亮也多次让魏延独领一军 , 可见器重 。 有关子午谷奇谋的成功性 , 史学上一直都没有定论 , 但这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事情 , 所以只能从诸葛亮的角度去看待子午谷奇谋 。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掌舵人 , 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得失 , 而是要考虑整个战役的得失 , 蜀汉能否在北伐取得成就之后维系 , 是诸葛亮需要考虑的问题 。 所以诸葛亮只有一个态度 , 小心为上 , 北伐不求能成功 , 只要能缓解内部压力即可 , 因此诸葛亮北伐往往是点到即止 。
稿源:(任克说)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142313.html
标题:蜀汉人口不过九十四万,为什么诸葛亮却要不断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