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莫言:写出一个真实的人所感受到的东西


莫言|莫言:写出一个真实的人所感受到的东西
文章图片
近期 , 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散文全编 , 该系列《莫言散文全编》共含三册:《会唱歌的墙》《月光如水 , 马身如漆》《感谢那条秋田狗》 , 全面收入莫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散文创作近200篇 , 这也是莫言散文作品首次大规模结集编选 。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级作家 , 他获诺奖后的一举一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而对莫言的理解和关注终究要回归到文学 。 散文一直被看作一种更能展现作家自身精神与情感的文体存在方式 , 因此阅读莫言的散文作品可以作为走近作家莫言、了解散文创作 , 甚至把握整个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切实有效的路径 。
在时间跨度上 , 《莫言散文全编》既收录了莫言早期创作的经典华美的散文代表作《马蹄》《会唱歌的墙》等 , 也有新近创作的风趣幽默的作品《马的眼镜》等 , 可以一定程度感受到作家风格的变化过程 。 在内容方面 , 既有涉及作家人生经历的童年趣事、故乡追忆、旅途见闻等方面的美文;也有对社会问题与现象进行思考与探讨的说理散文;另外 , 收录了莫言的阅读随笔、创作谈、为自己作品的各种中外版本撰写的前言后记 , 以及他为友人作品撰写的序文等;同时 , 作家观察的视角面向文学、绘画、影视、话剧等诸多领域 , 展现了莫言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对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深邃思考 。

莫言|莫言:写出一个真实的人所感受到的东西
文章图片
莫言散文集
莫言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创作方法◇向着生活的记忆
散文创作可以说是作家心灵秘密的自由、本色而朴素的显现 。 作家王安忆曾在《情感的生命》一文中提到“散文的心”在于“情感” , “真实所想、真实所感的质量 , 直接决定了散文的质量 。 散文是什么呢?情感的试金石 。 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做题目 , 但资源有限 。 它是真正的天意 。 ”莫言的散文创作其实正是延续了一种经典写作模式 , 他的散文仍能看到王安忆所言的“情感的质量” 。 在文学精神普遍缺失、泛娱乐化的当下,许多散文虚伪得像造梦 , 泛滥抒情 , 甚至不惜“鸡汤” , 而莫言散文却带着乡土气息、历史的沧桑、生命的真实进入读者视野 , 这其实展现了一个作家强大的精神定力、自觉的人文追求和审慎的文学态度 。
在莫言的散文中 , 有一部分内容主要书写自己关于童年、故乡、旅行等方面的人生经历 , 这也是很多散文作品会涉及的内容 , 而莫言往往截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记忆下笔 , 将那些已经模糊的经历又一次擦亮 , 将那些已不再被人关心的物实重提 , 将那些已经丧失感动的往事变得富有温度 。 在《草木虫鱼》一篇里 , 莫言说道:“好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 , 我认为是不对的 。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 , 也还是有欢乐 , 尽管几乎所有的欢乐都与得到食物有关 。 ”莫言写到那时如何抓蚂蚱、泥鳅、螃蟹 , 吃树皮 , 每种“食材”又有不同的烹食方法 , 真实的苦涩里便有了苦中作乐的幽默境界 。
这些富有生活趣味、生动鲜活的内容 , 正是莫言散文里非常打动人的部分 。 在莫言的散文里 , 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文学家如何破除自我光环 , 将那些甚至略显笨拙的个人经历坦诚地呈现给读者 , 莫言是当代作家中十分敢于拿自己“开涮”的一位 。 莫言写“我”幼时“亲密的朋友”小羊谢廖沙 , 在“我”不知情的时候被家人宰杀 , 变成了肉在汤锅里翻滚 , “母亲将一碗羊杂递给我时 , 我心里虽然不是滋味 , 但还是狼吐虎咽了下去” 。 莫言写“酒后絮语” , 回想自己幼年偷酒喝 , 往酒中掺凉水 , 母亲发现后 , 却没在父亲面前揭露“我” 。 莫言写在部队里洗滚烫的热水澡 , 洗完后如脱胎换骨 , 神清气爽 , “自觉美丽无比” 。 莫言还写童年读书 , 一头钻到草垛后 , 再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
莫言的散文中很少出现特别雅致和贵重的东西 , 多的是生活日常 , 甚至俗物 , 他往往将一件平常小事讲得风生水起 , 八面开花 , 看似写得随心所欲 , 信马由缰 , 但情感饱满真诚 , 个体生命的质地在其中显出宝贵的光芒 。
◇思考方式◇着眼于时代与世界
莫言不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 , 但他是一个思考型的写作者 。 莫言散文写作中的真诚的情感的力量 , 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生活素材的加工处理方式上 , 也体现在对当下时代问题的关注和表达当中 。 莫言有一种巴金“讲真话”的写作精神 , 并且以当代意识去处理生活记忆 , 带着当代人对历史价值的一种发掘和保留责任 , 甚至以正义记取的勇气来书写 , 因此 , 这些散文在现实面前是非常结实和朴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