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强南弱从北魏武帝拓跋焘北伐开始,南朝就再难摆脱羸弱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总给人一种感觉,南朝的宋齐梁陈,在军事上总是碌碌无为,尽管先后有桓温、刘裕主导的所谓北伐,但他们大多基于扩大自身政治影响力的需要,进而实现自己代晋自立的目的,而非真的要挥师北伐克复中原,从这一点上来说,和祖逖北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人们把祖逖作为爱国者来敬仰,而对于桓温、刘裕之流,则称之为阴谋家和枭雄。
文章插图
同时和苻坚发动淝水之战的失败类似,很多时候南北朝之间的战争最终胜败的决定因素并不在于战场上,而是决定于朝堂上。如刘裕北伐取得节节胜利,进入关中之后,本来形式一片大好,但是他并没有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而是返回了建康,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没有进取之心,而是他安排在建康坐镇后方的关键人物刘穆之病逝,刘裕担心后方出现变故,才不得不返回,放弃了继续北伐的打算。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种说法并不为过,同时二者之间又相辅相成。北伐的时机:不是没有机会北伐,而是主动放弃了北伐良机。
刘裕放弃了关中之地回到建康后,不久后滑台、虎牢、洛阳等地陆续被北魏夺去。开始的时候,由于拓跋氏的北面有柔然人的威胁,西面有赫连氏这个强敌存在,因此北魏还不敢放手南侵。北魏境内的各族人民也不断的起义,想推翻拓跋氏的统治,其后北魏消灭了赫连氏,吞并了关中地区,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
文章插图
元嘉二十二年,北方的胡人盖吴在杏城起义,团结在他周围的人有十几万人,关中的少数名族纷纷响应,河东薛氏一族三千多人也都参加了这次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振动了关陇地区,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第二年的时候,北魏的武帝拓跋焘亲自率领部队镇压,才把这次轰轰烈烈的起义给镇压下去。起义能够让皇帝亲征才能平定,说明事态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了。
文章插图
盖吴在起义之初,就曾经给宋文帝上表,表达了想得到南方刘宋政权支持的想法,表达了起义军对于南方政权支持的殷切希望。但是宋文帝对于盖吴的支持十分有限,他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给了盖吴一个安西将军、雍州刺史的空头观号;第二件事是命令雍、梁二州屯兵,为盖吴声援,你们打仗我来敲边鼓。实际上,宋文帝没有派一兵一卒去支援盖吴,坐失收复中原地区的良机,因此在盖吴领导的起义被镇压之后,就只能等待北魏的入侵了,因此南朝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战略态势上一直处于守势,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北魏拓跋焘:你刘宋既然可以北伐,我拓跋焘也可以南下。
- 激荡四百年:刘裕沮渠蒙逊远交近攻,后秦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 激荡四百年:欲擒故纵诸葛长民伏诛,清除异己刘裕毫不手软
- 刘裕称帝,司马懿后代却被灭族,刘裕为何满门屠杀司马懿家族
- 刘裕|刘裕称帝后为什么要将司马懿后代给灭族?其中原因竟然不简单
- 刘义|刘裕临死前托孤,为何4位托孤大臣在皇帝死后还是把幼主杀了
- 高祖|为何开国皇帝刘裕的庙号是宋高祖,儿子的庙号却是宋太祖呢?
- 刘裕已经得到了前朝皇帝的禅让,为何还要将其宗室屠戮殆尽?
-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他的功绩,真的大过曹操吗
- 司马|司马家族虽结束了乱世,开创了西晋王朝,不料后来却被刘裕灭族了
- 士族|刘裕灭晋后,大规模的诛杀司马懿的后人,除了复仇还有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