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妃|朱元璋想的选妃办法,明朝获益百年,清朝效仿一半,结果吃尽苦果

大家好,我们的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欢乐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妃嫔”用来称呼古代君主的侍妾,最早出现在商朝,虽然妃子一词由来已久,但选妃却是从明朝开始的。那么明朝之前的妃嫔是怎么来的呢?
选妃|朱元璋想的选妃办法,明朝获益百年,清朝效仿一半,结果吃尽苦果
文章插图
第一是靠进献。在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常常被当做礼物赠送,比如商纣王的妃子苏妲己就是苏国为避免商朝讨伐而主动进献的。第二是靠战争俘获。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远超周天子121人的嫔妃标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过程中,每攻破一国即“写放其宫室”,把原诸侯国后宫女子收入宫中。三国时期曹丕的皇后甄氏也是曹军在攻打袁绍时俘虏而来的。
选妃|朱元璋想的选妃办法,明朝获益百年,清朝效仿一半,结果吃尽苦果
文章插图
第三是靠联姻。西晋以后门第观念建立,皇室和士族之间往往通过联姻来娶妻纳妾,以巩固政治同盟。所以,从西晋一直到元朝,皇帝的妃嫔往往来自高官显贵之家。元朝甚至直接规定:皇帝的后妃“因其国俗,不娶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选。”直到明朝建立,传承了几千年的选妃方式才发生根本改变。那么明朝是怎么选妃的呢?
选妃|朱元璋想的选妃办法,明朝获益百年,清朝效仿一半,结果吃尽苦果
文章插图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是典型的平民皇帝,所以在明朝正式建立以后,朱元璋定下规矩:“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选秀制度。怎么个选法呢?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给出了明确的采选办法:“民间女子年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妇人年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里费,送赴京师”。未婚女子作为后宫的备选,而已婚妇人则作为六尚(后宫女官)之选。
选妃|朱元璋想的选妃办法,明朝获益百年,清朝效仿一半,结果吃尽苦果
文章插图
从民间选妃,其实并不是朱元璋首创,汉朝就曾有过此类做法。但朱元璋的民间采选办法却跟历朝历代截然相反。朱元璋把后妃的选择范围圈定在了低级职官、军户甚至是平民之家。《明史》就曾评价说:“自文皇后而外,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可见,就连母仪天下的皇后,也都来自普通家庭,更何况是妃嫔了。明朝唯一的特例是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她是开国名将徐达的长女,算是半个权贵。
选妃|朱元璋想的选妃办法,明朝获益百年,清朝效仿一半,结果吃尽苦果
文章插图
为什么要这么选呢?这是因为元朝后妃干政十分严重,朱元璋为了吸取元朝“宫嫔女谒私通外臣,大臣命妇亦往来禁掖”的教训,所以想出了从平民之家选择后妃的办法,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后妃背后母家的势力过于庞大。事实上,朱元璋想出的这个选妃办法,让明朝获益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