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游牧骑兵不善于攻坚,为何中原坚固堡垒屡次被摧毁?( 二 )


游牧民族|游牧骑兵不善于攻坚,为何中原坚固堡垒屡次被摧毁?
文章插图
其三、中原官兵改换门庭,主动投降,为其充当前锋一般来说,北方游牧民族崛起之时,正好是中原王朝衰落之日,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将士对朝廷离心离德。王朝末年,中原帝国不但面临游牧民族威胁,国内政治腐败、官场倾轧、官吏不作为、农民起义等就已经让其焦头烂额了。在此背景下,中原大多官兵开始谋求出路,究竟是继续追随“旧主”呢?还是赶紧改换门庭,另找“新欢”呢?显然,这些包装着儒家伦理道德的所谓“义士”,节操还真不怎么样,他们大多改换门庭,为新朝效率,攻击“旧主”。北宋末年,“伪齐政权”、“伪楚政权”建立,帮助金兵攻打宋军。明朝末年,李永芳、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纷纷叛降清军,并为其充当开路先锋。这些中原官兵攻坚能力强,打起“旧主”来可谓得心应手。例如,洪承畴,没有他督师东南、西南,清朝估计统一不了全国。
游牧民族|游牧骑兵不善于攻坚,为何中原坚固堡垒屡次被摧毁?
文章插图
其四、游牧民族封建化,骑兵不只是骑马,也玩多兵种结合游牧民族能够拿下坚固堡垒,最关键之因素在于自己封建化,已经演变成类似中原王朝之模样。游牧骑兵,不只是会“弯弓射大雕”,他们更多的是利用技术革新武器装备,组建新式武装,玩“多兵种联合”作战,骑兵、步兵、炮兵三位一体。攻打城市时,骑兵阻击对方援军,炮兵轰击城池,步兵登城作战,从而一举将堡垒攻克。明清之际,决定历史走向的历次大战,起到关键作用的不是飘忽不定的骑兵,而是长于攻坚战之炮兵。大小凌河之战,后金几乎扛不住,后调来红衣大炮(孔有德这家伙叛降时送过去),一战定乾坤。松锦会战,洪承畴用炮兵充当突击力量,多尔衮被打得从此丧失生育能力,若是明军骑兵再强悍点,清军估计完蛋了。后来,皇太极带兵出征,拿出全部红衣大炮,最终扭转战局。潼关会战,大顺军扛住满清骑兵,可红衣大炮一到,战局逆转。换句话说,红衣大炮决定了明清之历史走向,满清获胜,红衣大炮功不可没。可惜,满清没能坚持发展火器,最后被英法吊打。
游牧民族|游牧骑兵不善于攻坚,为何中原坚固堡垒屡次被摧毁?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草原游牧骑兵善于骑射,可乘着中原王朝大意轻敌之时,拿下坚固城池。游牧骑兵并非不善于攻坚,随着自身封建化进程加快,这些游牧骑兵也不断革新武器装备,采用“多兵种联合”作战,变成准中原式武装力量。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些游牧骑兵可以摧毁中原王朝之坚固堡垒了。各位说呢?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