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青铜器鉴定方法及鉴赏

青铜器鉴定方法

文物收藏|青铜器鉴定方法及鉴赏
文章图片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 , 采用的是陶范法 。 这种方法无论是铸小件或大件铜器 , 都有良好的效果 , 对一些器形和雕镂复杂的器物 , 可先分铸 , 再合铸 。 春秋战国时 , 发明了失蜡铸造法 , 使青铜器铸造工艺上了一个台阶 。 后人作假的青铜器 , 多不采用陶范法 。 不同的铸造方法 , 有不同的特征 , 这是鉴定青铜器的主要依据 。
陶范法陶范法是陶质块范铸造法的简称 , 其铸造过程主要包括作模、翻范、作内范、合范、浇注和打磨修整等工序 。
1、作模铸器物之前 , 先用陶泥做个样子作为初胎 , 它是制范的基础 , 这种陶模又称为母型 。 如要在器物上饰花紋 , 先在模上画好花紋 , 花紋的四入部分用刀雕刻出来 , 凸起部分用泥琛好后再加贴上去 。
2、翻范将经过细筛过的泥土调制和匀 , 拍打成片 , 按捺在陶模外部 , 用力压紧 , 使陶模上的纹饰反映在泥片上 。 等泥片半干后 , 再按照要铸造的器物特点 , 将其划成若干块 。 划下的每一泥片阴干或用微火烘干 , 再合成一个外腔 , 即成为所要铸造器物的外范 。
3、合范一般铸造简单的铜器(如工具和兵器) , 是用两个单合范合成的铸造空体器(如鼎、爵之类) , 需有内范和外范 。 内范又称范蓝、 , 小于外范 , 做内范的方法一般是将原来的泥模外表刮去一层 , 即可成为内范 。 外范与内范中间的空隙 , 为熔注液处 , 两者的距离(空间、也就是所要制作器物的器壁厚度 。 在浇注之前 , 先要将外范拼好合起来 。
4、浇注为防止在灌注铜液时产生的涨力将拼好的范冲开 , 便用泥土围填外范 , 起到加固作用 , 并留有灌浇孔和通气孔 。 铜液向范内浇注后 , 待其冷却凝固 , 便将围填外范的泥土和内范打碎 , 将造好的器物取出 。
5、打磨修整器物脱范后 , 表面往往是粗糙的 , 花紋也不够清晰 , 经过打磨修整加工 , 才成为一件表面光滑 , 花纹清晰 , 色彩铮亮的青铜器 。 用陶范法铸造器物是"一范一器" , 破范取器 , 故没有两件铜器会是一模一样的 。
1、铸造辨伪法:从铸造技术进行辨伪的前提是十分了解青铜器各时代的冶铸工艺 。
商周时期 , 极大部分青铜器是用陶范法铸成 。 也就是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都有数块陶范拼合浇铸后留下的范痕 , 即范线 。 随着时代进步 , 合范的方法有所变化 , 范痕会随着变化 , 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迹 , 这即使是最熟练的工匠也难免做到 。 有的铸器表层纹饰不多 , 合铸面较大 , 合范痕迹容易忽饰 , 但在隐蔽处 , 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 , 还会遗留痕迹的 。 后代伪者不知道占人铸造的原理和方法 , 只讲究器物的外形 , 仍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 。 表面较精细 , 无需多作加工 , 但是用这种方法 , 却往往与原器物的时代特征相去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