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李自成我的意大利炮呢——红夷大炮与大顺政权的衰亡

横扫半个北方,打烂大明王朝的李自成的大顺军的军力其实十分有限。大顺军一共230余队、标营100队、左右前后四营130余队。每队兵50,厮养小儿30或40多,步兵每队50-100之间,总计马步兵6万。所谓100万众,是附从的饥民以及裹挟的壮丁,临时编制的勤务部队而已。强调骑兵、精兵、以冷热兵器组合的“三堵墙”的方阵战术对敌战斗。这是大顺军击溃内地无能明军的主要战术,杀伤力极大。但是,当大顺军遇到清军时,这种战术就显得十分落后。
火炮|李自成我的意大利炮呢——红夷大炮与大顺政权的衰亡
文章插图
清军在陆上作战时,善用马队并在红夷大炮掩护下进行宽大正面的高速冲击,后面步兵有装备了滑膛前装火炮和散弹鸟枪。形成了轮番齐射的“连环枪法”及连营跟进的密集方阵战术。在红夷大炮面前,李自成在山海关毫无招架之力。明清之际,西式前膛状重型火炮在攻城作战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也就是所谓的“红夷大炮”,在中国,红夷大炮一经面世,就主宰着之后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70年代。在1600-1860年的200多年中国境内相继发生了四次仿制西洋红夷火器的高潮,红夷大炮成为了中国境内各方政权就加强军备竞赛的重点项目。火炮的装备数量、先进程度以及火器的配套设施,越来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大顺军的装备始终处于冷兵器为主的阶段,作战方式主要是骑兵加步兵以及零星的火炮的配合。它的火器主要来自缴获的明军,自己从未制造过,所以对火器的运用,始终不如明军,更落后于善于学习的清军。
火炮|李自成我的意大利炮呢——红夷大炮与大顺政权的衰亡
文章插图
出现这种情况,与其政治短视和长期流动作战无法进行内部军器变革有关,他们没有成建制的铸造与装备红夷炮的兵种,其军中的火炮,大多来自战利品,以中国传统火炮为主,攻击力步枪。大顺军因为成规模和建制的红夷炮缺乏,所以它们在进行攻坚中抵挡不住当时装备最先进红夷炮的清军的攻势。大顺军的攻击力通过其攻打城墙时的破坏程度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攻城略地,虽然也凭借大炮攻城,但炸毁城墙几十丈的记录是没有的,而它的对手清军炸毁城墙几十丈的记录司空见惯。清顺之间的潼关之战就是个十分典型的例子。1644年十月,多尔衮命阿济格率兵33万余,同五卅鬼、尚可喜等由大同向余力、延安进兵;命多铎率孔有德、耿仲明2万多人,由河南趋陕,两路会师西安,企图围歼大顺军于关中。潼关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的要地,因此大顺军主力约3万人马在此严密防守。多铎的探马谈情敌情后,在河南逗留了一个多月,主要就是在等着自己的重炮兵团,为此接到了好几次清廷的指责。1645年 2月7日清军对潼关的初次进攻失利了。防守一方奋力抗击,甚至设法把满汉先头部队与其主力分割开来,使多铎的人马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