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的奸雄还是枭雄
观古今看世界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郑庄公这个人物。然而在诸多的史料记载中,对于郑庄公贬多褒少。大多是说庄公这个人城府极深,阴险狡诈,老谋深算,一代奸雄之类的。各史家及后世史学研究者也是论调频出,个人更倾向于毛泽东同志做出的评价: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选载(六)》)就是说郑庄公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政治家。作为一个乱世的一方诸侯,生长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郑庄公是一个枭雄。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看看郑庄公其人。
文章插图
郑庄公是一个智者。据各家史料记载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郑武公夫人姜生下嫡长子。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年),姜生下嫡次子叔段。因生嫡长子时是难产(有争论),武姜受到了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并厌恶他。因生叔段时是顺产,所以姜很喜欢叔段。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患病,姜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仍没有同意。同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史称“郑庄公”。就是说郑庄公继位的时候只有14岁,是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而且是一个礼乐崩塌的时代。周王室已经多次上演了弑父弑兄诸多戏码,更何况其母,其弟一直虎视眈眈,蓄势待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个少年能做到着眼于大局,时刻保持隐忍,厚积薄发。这正是一个智者,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做到的。《春秋》记载曰“郑伯克段于鄢”《古文观止》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段不第,故不言第。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饥之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里就是讽刺郑庄公是有意杀害弟弟,用现在话说就是谋杀了弟弟。我认为说故意也有可能,毕竟史料中也没有确切的说法。而且我们都知道《春秋》《左传》都是始自于孔子的儒家思想典籍,孔子又从奉周礼的。单就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象一下,这种说法有些过了。道理很简单,本来就属于你的地位和权力,别人要抢夺他,甚至会杀害你,换作你会怎么办?所以郑庄公首先做的是自保。如果不是其母,其弟的一味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也许结果会是母慈子孝,兄弟情深也说不定呢。然而,世事没有多少如果。
文章插图
《史记》(郑世家第十二)中记述了 庄公元年(前743年)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城,号称太叔。也就是说叔段从得到京城开始一直到“郑伯克段于鄢”(前722年)前后约22年的时间,郑庄公一直是隐忍的。根据“郑伯克段于鄢”的过程,我们不难知道郑庄公有能力随时打败叔段的。那又何来很多史料描述的那样是在蓄谋呢?对于一个可以随时打败的人为什么要蓄谋呢?我们不妨猜测郑庄公是希望和等待他的母亲和弟弟回心转意呢。(这中间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黄泉认母”的故事)总的来说,在这个过程中郑庄公的做法是相当聪明的,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郑庄公是一个先行者。为什么说郑庄公是个先行者呢?因为有两件事是后世诸侯霸主争相效仿的。其一,繻葛之战。“周桓王对郑庄公实行强硬政策,削弱其对王室的控制。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襦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是诸侯国对周天子统治的一次挑战,而且是一次胜利的挑战。也是从这开始周王朝彻底衰弱,各诸侯国实力大增,争相称霸。郑庄公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少不了周桓王的作用。
- 儿子|历史揭秘:看看武则天和慈禧的儿子是什么样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贾谊:汉文帝格外重视,27岁跃升高级官员,为何还是抑郁而终?
- 官员宿娼,如果犯到朱元璋手里,会是什么惨痛下场?
- 《康熙王朝》中,那两道最关键的匿名奏折是谁上的?
- 唯一不被西方认可的中国王朝,已延续471年,国号是中国人代名词
- 曹操重金赎回蔡文姬,为何将她嫁给没文化庄稼汉?专家:不是下嫁
- 宋钦宗|本是抗金名臣李纲,为何世人却评价他是灭亡宋朝的推手?
- 古代将军为何不是八块腹肌,反而个个啤酒肚,这才是军官真实样子
- 朱棣的历史功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