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二战时期,日军的帽子下为什么挂几片布呢?挡风吗?看完明白了!
有关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日本鬼子的军帽下面垂着四块布,后脑勺有两块,左右各一块,好像过去小孩子的屁股帘。
过去农村小孩都穿开裆裤,到了冬天为了保暖,大人就在小孩的屁股后缝上一块布,像门帘一样。
莫非鬼子军帽下的四块布也是为了挡风防寒吗?
文章插图
不可否认,四块布有挡风防寒的功能,但日军最初采用这制式另有用途。
军帽垂下来的四块布,学名叫“帽垂”。有的四块布直接缝在帽子上,有的用扣子扣在帽子上,后者容易拆卸。
需要说明一点,日军在侵华之初军帽并没有帽垂,到后来日军开辟了东南亚战场,由于东南亚一带炎热,蚊虫肆虐,被蚊虫叮咬的士兵患上了疟疾,部队减员很厉害。
文章插图
要想减少疟疾的发生,就要驱赶这些蚊蝇,日军后勤部就参照法国军帽的样子,赶制了一批下面垂着4块布的军帽,很快装备到了东南亚战场上士兵头上。
还别说效果相当显著,患疟疾的士兵人数大幅下降,别小看这4块布的作用,装备后至少减少了5万士兵的死亡。
从上面可以看出,4块布帘的军帽主要装备在东南亚战场上,主要起到防晒,防风,防沙,防蚊虫的作用。东南亚这一带炎热,太阳光紫外线强,4块“门帘儿”能起到遮阳的作用,尘土也不会灌到脖梗里。
文章插图
这种装备并不是全制式必备,比如关东军一般不戴这样的帽子,东北天气寒冷,蚊虫相对来说少。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帽垂”是由日本古代武士戴的斗笠三块布帘演变过来的。
日本古代的武士为了防风沙和蚊虫,斗笠下面缝着三块布,也就是说日军的帽帘属于古为今用。
其实这种装备在意大利侵略北非的时候就采用过,由于非洲风多沙漠多,紫外线强,帽垂起到了很好的遮蔽作用。
文章插图
总的来说,士兵的装备都是根据战场上的环境而设计,一些改进有的是独创,有的是拿来主义。
综上所述,帽垂并非日军的独家创造,自古以来在热带、亚热带作战的军队都有类似的装备,目的主要就是防晒防蚊虫,类似于动物尾巴的作用。
【 日军|二战时期,日军的帽子下为什么挂几片布呢?挡风吗?看完明白了!】(作者:西方游龙,本文由“游龙历史”创作)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谅解!
-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异民族入侵,孟获,我被抓七次,还看不出差距吗
- 来俊臣,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酷吏,他本是无赖出身,却因善于告密
- 辽东|清朝时期的汉地十八省,为何不包括辽东
- 犹太人|二战时,德国极力迫害犹太人,却为何仍有15万犹太人加入德军?
- 二战后,骆驼香烟成为了德国的通用货币,美国士兵大发其财
- 日语|50岁老人被鬼子抄家后,坐着用日语大骂,日军高官:师哥打扰了
- 师范|五代时期的哪位名将,用兵如神,史学家认为他智谋胜过诸葛亮
- 侯冬娥:抗战中被日军迫害女性的缩影,曾一晚上遭50多个鬼子侮辱
- 蜀汉|活跃在三国时期的刺客,曹操很失败,韩龙却让魏国又延续了几十年
- 三国时期十大顶级谋士,袁绍孙权刘备各得其二,其余皆在曹操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