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戈夫人|“子贵母亡”封建伦理下的怪象

“母凭子贵”在古代封建社会是非常流行且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古代帝王的宫墙之中更是将母凭子贵表现得淋漓尽致。后宫之中妃嫔的地位不仅离不开皇帝的宠幸,更重要的是和能否为皇帝生下皇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有着莫大关系。只要她们的儿子能够成为皇位的继承者,她们就可以借此大大提高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历史上的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等都是成功的案例,为此妃嫔之间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争斗。
钩戈夫人|“子贵母亡”封建伦理下的怪象
文章插图
然而这一现象也有例外,在历史上的某些朝代,妃嫔们并不愿意生下皇子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因为一旦她们的儿子成为了太子,她们不但不能母凭子贵提高自己的权位反而会因此丢掉性命。这是因为在她们所处的朝代,如果儿子成为太子,母亲就要自尽。那么这种所谓的“立子杀母”的现象是在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的呢?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钩戈夫人|“子贵母亡”封建伦理下的怪象
文章插图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源于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汉武帝。这种做法就是汉武帝一手所创的。当时的汉武帝已是暮年,年龄大了到了必须要立太子的时候了,他想要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但是细想之下发现太子正值幼年,而其母钩戈夫人却正值盛年,一旦自己驾崩,太子无法料理朝政就会出现后宫女性专权的现象。于是为大汉王朝计决定赐死钩戈夫人。可怜的钩戈夫人对汉武帝苦苦哀求,官员百姓也纷纷求情,但是汉武帝仍然无动于衷地对周围的人说到:以前国家有变乱多是因为子幼母强,为了大汉王朝他只能这样做了!
钩戈夫人|“子贵母亡”封建伦理下的怪象
文章插图
北魏时期,这种立子杀母的现象变成了一种法律制度。从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杀了太子生母刘氏开始,这样的制度在北魏实行了七代之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是由于北魏旧制之中并没有确立一套明确的继承制度,储君的确立往往是依赖母族的强大。道武帝时期情况有所改变,道武帝通过立子杀母稳定了北魏的皇位传承制度,保障了国家的稳定。
钩戈夫人|“子贵母亡”封建伦理下的怪象
文章插图
到孝文帝时期,经过改革的北魏得到了空前发展,在经历了立下太子爱妃被赐死一事之后,他也曾提出废除这一旧制,却遭太后无情拒绝,后来宣武帝即位,他笃信佛教,不忍杀生,当即决定废除这一制度。最终这个不近人情的制度宣告结束。真可谓是盛行于北魏也消亡于北魏!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