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从春秋大国角逐看当今国际战略格局( 二 )


那么 , 齐国为什么和晋国结盟 , 一起对付楚国呢?
第一 , 齐国和晋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追求 , 都是中原文化圈的主要成员 。
第二 , 出于战略地缘关系的考虑 , 齐国和晋国不会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 因为两国之间还隔着郑国、宋国、曹国、卫国等许多国家 。
第三 , 两国都觉得楚国是最大的威胁 , 因为在其眼中 , 楚国人受周礼的影响不深 , 不按规矩出牌 , 难以揣摩 。

为政|从春秋大国角逐看当今国际战略格局
文章图片
因此 , 这些大国的战略格局的变化 , 由战略地缘关系的角度看 , 是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 如果以“千年古今一线牵”的穿越性思维看问题 , 我们能够发现:春秋列国的战略地缘关系 , 实际上就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 它对今天世界上的大国 , 尤其是当今的中国来讲 , 至少具有三个启示意义:
首先 , 要明白国际战略的大势 , 找到自己的位置 , 既不能妄自尊大 , 又不可妄自菲薄 。 在战略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 要能够做到“藏巧守拙”“韬光养晦” , 不要急于“亮剑”“秀肌肉” , 所谓“时不至 , 不可强生” 。 但这种忍耐、这种内敛 , 绝不是被动的、消极的 。 而是积极的攻势防御 , 是以时间换空间 , 一旦时机成熟 , 就要敢于展示大国的力量 , “得时无怠” 。
其次 , 要正确对待对手 , 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为区分文明高下、文化优越的标准 。 这对当今世界上的“龙头老大”美国来说 , 尤其有必要 。 就像当年的楚国虽是中原列国“尊王攘夷”的对象 , 但楚庄王的识见、格局、功业 , 较之于齐桓公、晋文公 , 可谓毫无逊色 , 他的“止戈为武”的卓识 , 他人是望尘莫及 , 堪称春秋大国关系处理上的伟大准则 。 总之 , 楚庄王的许多做法比中原的那些诸侯国更加有人道关怀精神 。
今天的中国也一样 , 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比起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所强调的普世价值毫不逊色 。 当年 , 晋国一味打压 , 到头来 , 是自我毁灭 , 走上“三家分晋”的末路 , 而给秦国提供了坐收渔利的机会 。 今天的欧美西方世界 , 最好不要沉湎于所谓的“历史终结”的幻觉之中 , 重蹈当年晋、齐的覆辙 , 而应该理性地对待和包容、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 , 创造和平发展的多赢的理想局面 。
其三 , 在国家核心利益的追求过程中 , 大国有矛盾乃至冲突 , 是正常的、必然的 。 应该选择正确的方针策略去应对 , 要善于妥协 , 懂得在国际关系处理上 , 妥协是最大的政治与战略智慧 , 要善于做到漫天要价而就地还钱 , 用对话、谈判为主要手段来处理分歧 , 解决问题 , 尽可能避免诉诸武力 。 公元前546年“向戌弭兵”的成功 , 就是当时大国关系处理上的一个很好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