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1924年, 清朝废帝“召见”明朝王孙( 二 )
文章插图
图:溥仪(左二)、郑孝胥(左一)与庄士敦(右一)合影后来的事实显出他的忠清确是出于至诚的。逊帝于1924 年9 月7 日召见他。两个月后,逊帝成为民国的俘虏——这个政府也许只能说是少数人的组织,自称政府,自称代表人民——几个月后,他逃到外国的租界求庇护了。不久后,延恩侯千辛万苦地筹措了几块钱做旅费到了天津朝见他的故君。当他长跪在他那个亡命的故君之前——他的故君不久后也和他一样沉入卑微穷困的境地了——我认为他煜勋二字之称真是再好不过,他向他的故君谢“延恩”之封了。译注:关于延恩侯的历史,1965年8月16日新加坡的《南洋商报》刊有我的《延恩侯朱煜勋》一文,可供参考,今转录部分如下:有关“延恩侯”的历史清朝的统治者自入关后,在顺治、康熙两朝,唯恐明帝的子孙还留存人间,非把他们杀尽不可。大抵在每一个皇朝覆灭后,新的皇朝起来统治都要有这种行动的。表演得最有趣的还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清世宗。清世宗的父亲是康熙帝,康熙在位时,鉴于人心思汉,四方义军蜂起,后来虽然渐次用武力镇压下去,但为了收拾人心,不得不再做多一些安抚的功夫,于是便有封明帝子孙官爵之意。据说这还是康熙帝南巡到金陵时,他亲往明孝陵致祭明太祖朱元璋,即命地方官找寻明裔。但还未曾找到适合的人,康熙帝已先死去。雍正帝嗣位后,自然依照他父亲的遗志办理,于雍正二年(1724 年)十月,找到了所谓明裔的朱之琏,立即封他为一等侯。最有趣的是这个侯爷是镶白旗汉军旗人,那时候正在做着直隶正定府知府,由一个四品小官一跃而为公爵,朱之琏之感恩图报自不待言。雍正帝封他为世袭侯爵之后,就命朱侯和礼部官员同往金陵祭告孝陵,又祭告昌平十三陵,办完这些公事后,朱侯即定居北京,不许到别的地方。
文章插图
图:溥仪为《紫禁城的黄昏》一书所写“御制序文”到乾隆十四年(1749 年),又将朱侯的爵号定为延恩二字,从此延恩侯朱某某的衔名常在清廷的文书中出现了。据清廷“考证”所得,这个朱之琏侯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简王之后,“高帝子孙尽隆准”,朱之琏也算行到了“鼻运”了。现在把雍正二年(1724 年)二月礼都等衙门的奏章刊于此:“圣祖仁皇帝以明太祖宗祀沦绝,访求支派一人,授之以官爵,恪奉蒸尝,我皇上继志存恤,特申前谕。臣等谨按:明太祖之子,封藩者十二人,迄今三百余年,子姓虽繁,无从考证。查得镶白旗朱文元系明太祖第十三代子简王之后,明崇祯时,简王后裔代王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我太宗文皇帝时,代王与伊侄文元同被俘获,遂归我朝,曾蒙圣祖仁皇帝召见,亲询宗系,今原任内阁侍读学士朱海钖之子朱关保等俱文元之孙也。文元于顺治年间曾奏明往大同取其宗族来京,今见任直隶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一支是也。请于此一支内查取谱牒,吏部拣选引见,择用一人,随饬差官同伊祭告明太祖陵及昌平十三陵,以承祀事,仍令回京居住,嗣后每年春秋二季令其呈明前往。”雍正帝准其所请。这就是朱之琏封侯的原因,原来他的祖先是入外国籍的。雍正帝封他官爵之后,不许他在京外居住,置于辇毂之下,以便监视其行动耳。延恩侯是世袭罔替的,一共传了十二代;由1724年始封,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恰二百年而斩,这倒是很有趣的事。因为1924 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修改“优待条件”,延恩侯的名堂也随之消逝了。现在且将延恩侯的世袭次序略述于下:第一代朱之琏,死于雍正八年,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延恩侯世袭。第二代朱震,朱之琏子,雍正八年十一月袭。第三代朱绍美,朱震子,乾隆十一年二月袭一等侯;十四年八月改袭一等延恩侯,缘事革爵。第四代朱仪凤,朱绍美从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第五代朱毓瑞,朱仪凤子,嘉庆二年袭。第六代朱秀吉,朱毓瑞子。第七代朱秀祥,朱秀吉弟,道光八年袭。第八代朱贻坦,朱秀祥族祖,道光九年袭。第九代书桂,朱贻坦族叔,道光十六年袭。第十代鹤龄,书桂继子。第十一代诚端,鹤龄族孙,同治八年袭。第十二代朱煜勋,诚端子,光绪十七年袭。朱煜勋袭爵时只有七八岁左右,他一直“延恩”到了民国,按年还向内务府领一笔八百元的年俸,所做的事就是看坟,看守十三陵他的祖先的坟场。不过,他并不必远至南京,每年春秋二祭,他亲往昌平县的天寿山十三陵“拜山”一次,然后向紫禁城溥仪的“内务府”拿些旅费,上个折子奏明一番。溥仪根本就瞧不起这个侯爷,从未召见过一次。我们看上列的各个延恩侯,觉得奇怪的是自第九代起,书桂、鹤龄、诚端都没有冠以朱姓,看来就像满族人名。但到了第十二代的又是有朱姓的煜勋了。朱侯的爵位虽然是一等那么高,但这班贵族是没有实权的,每年拿侯俸多少,实不足以支持生活,因此朱煜勋也暗中出卖十三陵树木以弥补家计,像他的父亲诚端那样以明陵地亩十数顷租与人耕,又盗斫陵木出卖了。诚端此举,曾于光绪八年(1882年)被人参奏,慈禧太后命顺天府府尹周家楣查办。延恩侯诿称系乡人私垦。周家楣复奏后,诚端交部议处,而周家楣另有附片奏明诚端实因家贫而出此,家贫原因,则以裁饷之故。又说诚端虽是侯爵,但并无差使,无可挹注,请赏还全俸,俾得度日。慈禧太后准如所请。(按:咸丰年间,户部尚书肃顺曾把旗人的俸饷裁减,旗人恨之入骨。肃顺被杀后,恭亲王当政,并没有增加,因此旗人中有歌谣云:“去了一个六,换了一个六,钱粮二两仍照旧。”肃顺、奕皆行六也。……朱侯往天津张园叩见溥仪,庄士敦对他此举大为赞叹,以为无愧“延恩”二字之封,大清二百余年养士之恩,今已可见云。)朱煜勋往天津“行在”叩见“天颜”,为1925 年春初之事,到今恰为四十年,其时溥仪二十岁,今年六十岁了。朱煜勋如不死,今日不过是一个八十四岁的人,不知他们在北京市上有见面否,这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民国元年(1912 年)冬,王静安(国维)先生在日本东京充遗老,感念旧事,写成《颐和园词》一首,仿长庆体之作也。末四句云:“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这是他感慨清亡之后,还不如明太祖子孙按时奉命上坟。但四十年后,什么皇陵都已经没有春秋二祭了,人们把皇陵辟为博物馆,以供考古者为参考材料,哪一个皇帝的子孙也不必去上坟,从此已死的帝皇再不能发挥其余威要人们为他劳民伤财,所以朱煜勋也不必劳驾了。
- 清朝的奇葩规定,让后宫三千佳丽苦不堪言,即使现在也没人受得了
- 辽东|清朝时期的汉地十八省,为何不包括辽东
- 处理|清朝宫中的妃子去世后,她们的首饰是怎么处理的呢?
- 李鸿章|年近80岁却不退休!清朝重臣李鸿章,为何老死在直隶总督任上!
- 咸丰是清朝最差的皇帝吗 不是最差却是最倒霉,最悲剧的皇帝
- 犯人|清朝处决犯人的地点,为何会选在菜市口?
- 清朝时号称人间炼狱的宁古塔,到底有多恐怖?
- 李世民|清朝走了什么狗屎运?在任何一个乱世,清朝都没有任何机会统一全国
- 康熙|朱元璋历史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三百年后因何引发清朝集体膜拜?
- 人民战争|清朝末年,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 清王朝为什么不敢发动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