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什么不裁撤中原藩镇,反而选择无视?

岁月的积淀使得酒清香四溢,也使得历史芳香醇厚。时间的长河在不停的流淌,历史也在不停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品鉴和回味,曾经我们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在唐王朝将近三百年的国祚中,由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边镇叛乱,可以说成为了整个大唐王朝的一个历史拐点。在这场叛乱过后,不仅唐王朝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这场叛乱同时也为中唐、晚唐时期的衰败埋下了伏笔。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便能发现,在这场叛乱的收尾阶段实际上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片段。
公元763年,历史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庭的胜利而宣布告终。在这场变乱的最后阶段,因为西北地区边患问题的愈发严重,唐代宗无奈之下只得对安史叛将采取招降的做法,以至于,随着河北地区的归附,唐王朝又重新从叛乱中走了过来。这样的历史片段,可以说是令当时唐人大喜的一件事,但当时没有人知道的是中晚唐的衰败也就此刻拉开了帷幕。
在“安史之乱”平叛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安史叛军。唐王朝在从边疆大量抽调兵力的同时,还在当时将边镇节度使制度推广到了中原地区。本来这些军镇的仅是应对紧急情况的无奈之举,但这一情况在叛乱被平定后却成为了常态。以至于,这些藩镇节度使最终也才成为了晚唐藩镇割据的一部分。那么,平定“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何不裁撤中原地区的藩镇节度使,反而选择无视?
【 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什么不裁撤中原藩镇,反而选择无视?】
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什么不裁撤中原藩镇,反而选择无视?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能够了解的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皇帝是知道藩镇危害的,并且当时也是拥有裁撤中原地区藩镇能力的,因为当时唐王朝掌握的朔方军完全具有这样的实力。但终唐代宗一朝,唐朝也没有裁撤中原地区的藩镇,反而选择了无视的态度。而唐代宗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当时唐王朝的局势来说,实际上也属于一个无奈之举。
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发生,可以说完全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军事上外重内轻造成的结果。当时唐代宗虽然以招降的方式,使得“河朔三镇”归附,但三镇却始终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唐朝贸然选择大力度的裁撤,无疑是重蹈天宝年间外重内轻局面的覆辙。这些中原藩镇节度使的存在,对于唐朝制衡“河朔三镇”以及淮西、淄青等半独立节度使来说,有着现实的意义。回顾唐宪宗元和年间削藩的情况,我们也能了解到,出兵讨伐藩镇大多都是这些中原藩镇。

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什么不裁撤中原藩镇,反而选择无视?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