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不太用
我们经常在战争题材影视剧中看到:亚洲战场上,一个小队或者中队的日本士兵驻扎在炮楼中,去防守看护一个县城或一个小镇;二战欧洲战场却是东线苏德的血腥搏杀或者后期盟军反攻的镜头,不禁疑惑,我们了解的战场上的炮楼怎么在欧洲战场消失了呢?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战场领域不同,对战两军的实力决定的。1、欧洲战场在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战两国如果按照欧洲标准来评判其实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一战时的欧洲军队。比如当时日本最精锐的甲级师团人数大约为2.5万~3万左右,但却只能为其配备300辆卡车。反观德国国防军的一个普通步兵师的机动装备就能与日本的精锐部队相当,加之欧洲的参战国如英国、苏联、意大利以及德国的傀儡波西米亚保护国、盟友罗马尼亚、匈牙利等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所以欧洲战场上出现的多是“钢铁洪流”般机动作战。二战时期,轴心国军队和苏联在东线作战时都出动了大批的卡车、装甲车、坦克。比如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反击战等大型战役,苏德两军都调集了数千门火炮、数百辆坦克进行声势浩大的火力覆盖和闪电突袭作战,而炮楼虽然可攻可受,但是灵活性太差,且在火力覆盖下毫无用处。
文章插图
因此我们知道欧洲战场上的炮楼完全没有用处,盟军和苏联都倾向于用主动防御和主动出击的战略打碎轴心国军队的攻势。2、亚洲战场而亚洲战场就不同于欧洲战场了。中国的工业生产起步较晚,水平相对欧洲落后很多,这极大的影响了军事方面的后勤保障能力。比如1937年12月南京战役之后,当时作战后方的兵工厂连最基本的单兵步枪和子弹的生产都很勉强,更不用说火炮、坦克、装甲车了。而日本在整个国际上,工业生产水平勉强处于列强中最后一档,加之其国内资源较为紧缺,因此在亚洲战场上两国交战主要还是采用较为少量的炮火配合步兵的冲锋这样的一战战术。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深刻了解自己兵力上的弱势,于是在作战共识上实行精兵政策、价值战争,用有限的兵力实现最大化的利用价值,这样炮楼便是在亚洲战场上应运而生。因此日本陆军在市区以下修筑了大批炮楼,依靠炮楼中的火炮与机关枪警戒占领土地。炮楼战略的本质是一步步压紧沦陷区的反抗势力,在所能利用的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对付革命力量的游击队。
-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异民族入侵,孟获,我被抓七次,还看不出差距吗
- 来俊臣,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酷吏,他本是无赖出身,却因善于告密
- 辽东|清朝时期的汉地十八省,为何不包括辽东
- 犹太人|二战时,德国极力迫害犹太人,却为何仍有15万犹太人加入德军?
- 二战后,骆驼香烟成为了德国的通用货币,美国士兵大发其财
- 师范|五代时期的哪位名将,用兵如神,史学家认为他智谋胜过诸葛亮
- 蜀汉|活跃在三国时期的刺客,曹操很失败,韩龙却让魏国又延续了几十年
- 三国时期十大顶级谋士,袁绍孙权刘备各得其二,其余皆在曹操帐下
- 刘备|三国时期的五大忠臣,蜀汉有三位上榜,曹魏和东吴各有一人
- 三国时期最大的卖国贼?被称为“蜀中孔子”的他究竟功过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