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子详解《论衡》:福虚篇

【原文】
无量子详解《论衡》:福虚篇】世论行善者福至 , 为恶者祸来 。 福祸之应 , 皆天也 , 人为之 , 天应之 。 阳恩 , 人君赏其行;阴惠 , 天地报其德 。 无贵贱贤愚 , 莫谓不然 。 徒见行事有其文传 , 又见善人时遇福 , 故遂信之 , 谓之实然 。 斯言或时贤圣欲劝人为善 , 著必然之语 , 以明德报;或福时适遇者以为然 。 如实论之 , 安得福佑乎?
禁惠王食寒菹而得蛭 , 因遂吞之 , 腹有疾而不能食 。 令尹问:“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 , 念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废法而威不立也 , 非所以使国人闻之也;谴而行诛乎?则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 , 心又不忍也 。 吾恐左右见之也 , 因遂吞之 。 ”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 , 唯德是辅 。 王有仁德 , 天之所奉也 , 病不为伤 。 ”是夕也 , 惠王之後而蛭出 , 及久患心腹之积皆愈 。 故天之亲德也 , 可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 。 案惠王之吞蛭 , 不肖之主也 。 有不肖之行 , 天不佑也 。 何则?惠王不忍谴蛭 , 恐庖厨监食法皆诛也 。 一国之君 , 专擅赏罚;而赦 , 人君所为也 。 惠王通谴菹中何故有蛭 , 庖厨监食皆当伏法 。 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於人 , 赦而不罪 , 惠莫大焉 。 庖厨罪觉而不诛 , 自新而改後 。 惠王赦细而活微 , 身安不病 。 今则不然 , 强食害己之物 , 使监食之臣不闻其过 , 失御下之威 , 无御非之心 , 不肖一也 。 使庖厨监食失甘苦之和 , 若尘土落於菹中 , 大如虮虱 , 非意所能览 , 非目所能见 , 原心定罪 , 不明其过 , 可谓惠矣 。 今蛭广有分数 , 长有寸度 , 在寒菹中 , 眇目之人犹将见之 , 臣不畏敬 , 择濯不谨 , 罪过至重 。 惠王不谴 , 不肖二也 。 菹中不当有蛭 , 不食投地;如恐左右之见 , 怀屏隐匿之处 , 足以使蛭不见 , 何必食之?如不可食之物 , 误在菹中 , 可复隐匿而强食之 , 不肖三也 。 有不肖之行 , 而天佑之 , 是天报佑不肖人也 。 不忍谴蛭 , 世谓之贤 。 贤者操行 , 多若吞蛭之类 。 吞蛭天除其病 , 是则贤者常无病也 。 贤者德薄 , 未足以言 。 圣人纯道 , 操行少非 , 为推不忍之行 , 以容人之过 。 必众多矣 。 然而武王不豫 , 孔子疾病 , 天之佑人 , 何不实也?或时惠王吞蛭 , 蛭偶自出 。 食生物者无有不死 , 腹中热也 。 初吞时蛭〕未死 , 而腹中热 , 蛭动作 , 故腹中痛 。 须臾 , 蛭死腹中 , 痛亦止 。 蛭之性食血 , 惠王心腹之积 , 殆积血也 。 故食血之虫死 , 而积血之病愈 。 犹狸之性食鼠 , 人有鼠病 , 吞狸自愈 。 物类相胜 , 方药相使也 。 食蛭虫而病愈 , 安得怪乎?食生物无不死 , 死无不出 , 之後蛭出 , 安得佑乎?令尹见惠王有不忍之德 , 知蛭入腹中必当死出 , 因再拜 , 病贺不为伤 。 著已知来之德 , 以喜惠王之心 , 是与子韦之言星徙、太卜之言地动无以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