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君王皇帝|走进大明朝之太祖皇帝为什么建国初 百废待兴时进行全国机构改革

亲爱的朋友们:涛哥每天都在头条发文 , 都是有关、战争、军事和历史等文章 。 朋友们:有关“风影”系列的文章到10月6日 , 就告一段落 。 今后将在头条上发表一些关于明朝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
如果你喜欢劳驾你点击“关注”、“点赞”或发评论 , 涛哥先谢了 。 祝朋友们万事顺意 , 身体健康 。 祝全国战“疫”大获全胜!

明朝,朱元璋,君王皇帝|走进大明朝之太祖皇帝为什么建国初 百废待兴时进行全国机构改革
文章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1380) , 朱元璋从杀胡惟庸入手 , 对朝廷机构进行改革 ,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极权政治完成 。
明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 大多沿用元代旧的体制 。 在中央 , 设中书省 , 总览全国大权;设大都督府 , 统揽全国军务;建御史台 , 以振朝廷法度 。 在地方 , 行中书省仍然作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 不久 , 朱元璋从实践中认识到 , 只有全面改革这种政治体制 , 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才能牢靠和巩固 , 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 , 并为皇帝地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打下坚实基础 。 于是 , 从洪武九年(1376)开始改革自前代承袭下来的官制 。 改革是依据这样的原则:始终贯彻对上(皇帝)集权 , 对下(中央和各级机构)分权 , 并使其犬牙相制 , 互相抗衡 ,。 改革的步骤自上而下 , 先地方后中央 , 同时上下穿插进行 。
中国地方建制 , 始于秦朝 , 基本是实行州、县两级制 , 至宋代演为路、州(府、军、监) , 县三级 , 演变倾向不断制约和削弱地方权力 , 扩大中央集权 , 加强皇权 。 元代 , 对地方政权机构进行过一次重大改革 , 把行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 使地方权力提高到绝无仅有的程度 。 行书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 明朝建立之后 , 一直沿用这个制度 。 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实践 , 朱元璋认为行中书省的建制 , 对控制地方 , 对皇权的集中 , 以及对政权的巩固都极为不利 。 于是 , 洪武九年(1376)下令废除行中书省 。 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 , 山西等十二省 , 都改作宣布使政司(简称布政司) 。 以布政司管制全省的地方 , 提刑按察使司理司法;都指挥使领军务 , 史称“都、布、按三司” 。 原来行省的权利 , 一分为三 , 变成军、政、司法三权分立 。 三司各有职权 , 各司其职 , 互不干扰 , 直接对中央负责 , 实际是向皇帝负责 。 布政司以下的行政机构简化为府、(或直隶州)、县(或属州)二级 , 分设知府、知州、知县 , 任命权归于皇帝 , 实行一长负责制 。

明朝,朱元璋,君王皇帝|走进大明朝之太祖皇帝为什么建国初 百废待兴时进行全国机构改革
文章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
在完成地方改制的基础上 , 朱元璋又以改革中央机构为重心 , 中央机构的设置历代变化不小 。 秦至西汉设三公九卿 , 以丞相居重权 。 三国以来 , 相权分散 , 演为三省并重 。 自隋至唐 , 开始形成三省六部制 , 而且日渐完善 。 宋代 , 相权更加削弱 。 元代 , 并三省为一省(中书省) , 下辖六部 , 丞相权力最大 。 明朝建国以后 , 沿用元制 。 后来朱元璋认为中书省权力太重 , 易发生丞相“擅专威福” , 是秦汉以后国破君亡的根源 , 只有废除中书省 , 罢丞相制 , 黄统万世不易方可保障 。 于是 , 洪武十三年(1380)在杀丞相胡惟庸之后 , 罢中书省 , 罢丞相制 , 至此废除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 , 这是一次中国封建官僚统治体制的巨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