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厕所日,聊聊我国古代那些与厕所有关的文化和趣事( 二 )


先秦时期 , “圂”专指圈养猪的场所 , 到了战国末期 , “圂”才有了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
将厕所建在猪圈上头 , 设有专门的道路和门通向厕所 ,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上厕所” 。 而下层猪圈围墙上有一些小洞 , 叫做“窦洞” , 为粪夫清理粪便所用 。

世界厕所日,聊聊我国古代那些与厕所有关的文化和趣事
文章图片
西汉红陶厕猪圈河南博物院藏
当人在上面酣畅淋漓的时候 , 猪可以在下面大快朵颐 。 并且 , 人的排泄物直接落入猪圈 , 与猪的粪便和饲料残渣混在一起发酵 , 称为“沤肥” , 是农作物极好的肥料 。
圂厕不仅节约了空间 , 更把排污业与农牧业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 积极贯彻了绿色循环可再生的发展理念 。

世界厕所日,聊聊我国古代那些与厕所有关的文化和趣事
文章图片
汉绿釉猪圈故宫博物院藏
考古出土的大量“陶猪厕”冥器表明 , 与猪共厕在汉代十分流行 。 但是 , 这种“混合型厕所”在魏晋以后就逐渐绝了迹 。 不过很多人家依旧把牲畜栏圈等设在厕所旁边 。

世界厕所日,聊聊我国古代那些与厕所有关的文化和趣事
文章图片
汉陶厕圈宿迁博物馆藏
此外 , 经考古发掘 , 汉代还有一种自带化粪池的厕圈 。 其正面圆形的带口池子乍一看就像是现在的坐便器 , 而事实上 , 这种池子是用以储存粪便的 。 可见 , 那时的人们就十分有环保意识了 。
移动便携式厕所
懒惰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 为了方便如厕 , 古人不再局限于使用固定厕所 , 而是发明了一种便携式厕所 , 叫作“虎子” ,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夜壶 , 是常见的男用溺器 。
虎子起源于战国 , 风行于汉及两晋 , 可能也是为了满足魏晋名士的风流与潇洒 。

世界厕所日,聊聊我国古代那些与厕所有关的文化和趣事
文章图片
战国末期错金银鸟纹虎子故宫博物院藏

世界厕所日,聊聊我国古代那些与厕所有关的文化和趣事
文章图片
西晋越窑青瓷虎子浙江省博物馆藏
到了唐朝 , 由于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叫李虎 , 而古人讲究避尊者讳 , 不能将皇帝爷爷的名字用在如厕器具上 , “虎子”就改名为了“马子” 。
渐渐地 , 古人对于马子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 不光要能用来装尿 , 还要能装粪便 , 于是马子的形制加大了 , 变成了桶形 , “马桶”因而诞生 。
《梦粱录》中记述:“杭城户口繁夥 , 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 , 只有马桶 。 ”可见 , 至迟到宋代 , 民间社会已流行木制的“马桶”之物 。
马桶占地小、味道轻、方便清理 , 其功用超过了溺器 , 因此在民间很受欢迎 。 一直到民国 , 这种移动马桶都是千家万户的必备用品 。

世界厕所日,聊聊我国古代那些与厕所有关的文化和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