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长平之战后,大伤元气的赵国,为何还能将,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力迅速增强,已不能满足原来的“一亩三分地”了,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东出函谷关。而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给予了韩、赵、魏合法地位的同时,也成为了秦国东进的枷锁。于是,秦昭襄王接受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将战争的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国,结交离秦国较远的楚国、齐国。三国之中,又属赵国最为强大,“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齐国、秦国和它争霸,都是平分秋色。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60年,执政的赵孝成王,贪图韩国的上党郡,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战争结果,赵国大败,四十余余万将士遭到活埋,元气大伤。
公元前|长平之战后,大伤元气的赵国,为何还能将,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文章插图
与赵国东北部接壤的燕国,自进入战国时代以来,与赵国长期保持了睦邻友好的关系:公元前379年,齐国攻打燕国,赵国联合了韩、魏两国前往援救。联军大兵压境,迫使齐国退兵;公元前356年,燕、赵两国在阿地举行会盟,结成盟友;公元前318年,楚、燕、韩、赵、魏五国联军,将秦军打回了函谷关,使得秦国的东扩,遭受沉重打击。但长平之战结束后不久,公元前251年,此时燕国由燕王喜执政。耳熟能详的“荆轲刺秦王”故事中,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前去刺杀秦王。这个燕王喜便是太子丹的老爹,其派出相国栗腹,携带五百金前往赵国,为赵王祝寿。回国后,栗腹认为“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意思是,赵国现在是掉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燕国可以出兵,将其按在地上摩擦。
公元前|长平之战后,大伤元气的赵国,为何还能将,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文章插图
燕王喜这货,也是个利令智昏的主,在底下一帮佞臣的逢迎之下,竟然不念赵、燕两国,世代的情谊,出兵攻打赵国。燕军兵分两路:栗腹统帅四十万,攻打赵国的鄗地;卿秦则率领二十万,攻打代地;燕王喜亲率一支军队作为接应,企图依靠“人海战术”,一举拿下赵国。生死攸关之下,赵孝成王没有犯当年“长平之战”的错误,选择了放权,任命老将廉颇为统帅(实在没辙了),廉颇亲自率军八万在鄗地迎敌,其利用对方主帅好大喜功的弱点,先以老弱疲惫之卒示弱,诱使栗腹孤军深入,然后以赵军精锐伏击,大败栗腹所部;另外赵国镇守代地的李牧,也大败了进犯的燕军。激战中,卿秦还被李牧所斩杀。至于燕国的那支后备军,压根就没派上用场,燕王喜听到失利的消息,连忙撤回燕国。赵军转为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一度围攻燕国的都城蓟,直到满足了所有条件,赵国才撤回。
公元前|长平之战后,大伤元气的赵国,为何还能将,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