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林作品音乐会上演:走出书斋扎根泥土,他愿做一个谦卑的匠人( 二 )


打击乐演奏家杨茹文、罗天琪领衔《打家业》 , 技惊四座 , 土家族的打溜子扩充编制 , 和交响乐队来了一次充满激情的对话
“一定要到现场去!”这是周湘林的感悟 。 在他看来 , 现场聆听和观看的震撼力和看视频听录音完全不同 。 更重要的是 , 只有真正脚踏一方水土 , 和在那里生活和歌唱的人产生真正的联系 , 写出来的作品才有温度 , 有生命力 。
炸猪排配罗宋汤的智慧
为了留住这些正在消逝的民族民间音乐 , 周湘林甘愿成为一个谦卑的工匠 。 他说:“民族音乐精髓的东西 , 就像一块璀璨的宝石 。 这个宝石你要去切割它吗?不要 。 你要去变形它吗?不要 。 我觉得 , 要保持它 , 你就把它放在一个很考究的台子上 , 下面铺着天鹅绒般的布 , 给它设计一个非常考究的玻璃罩 , 然后用打得很好的射灯光线去照射它 。 ”

周湘林作品音乐会上演:走出书斋扎根泥土,他愿做一个谦卑的匠人
文章图片
周湘林作品音乐会上演:走出书斋扎根泥土,他愿做一个谦卑的匠人】二胡演奏家陆轶文领衔《天马》 , 描绘一幅辽阔疆域驰骋的壮美画卷
在保留民乐的质朴和纯粹的基础上 , 通过作曲技巧将宝石镶嵌在交响乐的世界艺术语言中间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日前 , 周湘林做客电台录制《市民与社会》 , 乐迷郑先生听了《跳乐》的片段打进电话说 , “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放在一起 , 还要好听 , 本身就很难 。 就像去吃大餐 , 点了宫保鸡丁和剁椒鱼头 , 又点了法式蜗牛和芝士焗龙虾 , 都是好菜 , 但总觉得别扭 。 ”在郑先生看来 , 周湘林的《跳乐》更像上海人爱吃的炸猪排配罗宋汤 , 再加一点辣酱油 , 中西结合 , 还吃不腻 , 一种海派的智慧蕴含其中 。

周湘林作品音乐会上演:走出书斋扎根泥土,他愿做一个谦卑的匠人
文章图片
中阮演奏家吴强与上海爱乐乐团演奏周湘林作品《跳乐》 , 技巧高超、节奏明快 , 让人想要随着音乐起舞
2015年《跳乐》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 , 观众席里一位美国教授听完 , 惊叹于中阮这件他没见过的中国乐器 , 在交响乐团中竟然如鱼得水 。 演出后他与周湘林促膝长谈 , 回到美国后继续研究和传播中国乐器、中国作品 。

周湘林作品音乐会上演:走出书斋扎根泥土,他愿做一个谦卑的匠人
文章图片
周湘林作品音乐会谢幕时分
这段经历让周湘林感到欣慰 , 他希望用自己的创作留住这些古老的民乐 , 让它们更加符合当代人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趣味 。 无须翻译 , 让全世界都听见中国音乐、听懂中国故事 。